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应用CHT陶瓷羟基磷灰石层析柱分离纯化鼠疫耶尔森氏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方法优化层析条件,对采用超声破碎结合硫酸铵盐析得到的Pla粗提样品进行纯化,收集纯化中各洗脱峰样品,进行SDS-PAGE。结果上样缓冲液中添加钙离子,可促进Pla与层析柱的结合,经纯化后的Pla,去除了大部分杂蛋白,得到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103、35×103、37×103 Da和3条蛋白带为主的Pla,经软件分析计算,占蛋白总量约80%。结论 CHT陶瓷羟基磷灰石层析能实现对Pla的基本纯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云南家鼠疫源地鼠疫菌在云南鼠疫菌遗传进化上所处的位置,及其种群流行演化规律。方法按照不同地点、时间及分离源随机选取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以DFR+CRISPRs双重方法聚类分析划分基因簇,以MLVA26对基因簇再次聚类分析划分亚簇。结果 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中的184株聚为一个簇(家鼠鼠疫簇),其余2株为独立株;近史流行期、复燃流行期和2016年疫情分离株分别处于不同的亚簇,它们之间的位点差异至少有5个;复燃流行期菌株共有5个亚簇和6个独立株,其中2个亚簇为主要的基因亚簇,即滇西亚簇和滇西南-滇东-广西-贵州亚簇,它们之间有4个位点差异。结论家鼠鼠疫菌是云南鼠疫菌中最晚出现的菌株,近史流行期菌株与复燃流行期菌株菌株存在较大差异,而复燃流行期的鼠疫流行是复燃和扩散并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快速、简易的检测鼠疫F1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方法(1)采用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F1抗原,并将标记物喷于玻璃纤维;同时将纯化F1抗原喷线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于F1抗体的捕捉;按常规组装成检测鼠疫抗体免疫层析试纸条。(2)采用该试纸条与血凝法对同一份兔抗F1抗体进行检测,以评价该试纸条的敏感性。(3)采用该试纸条对44株非鼠疫菌的免疫鼠血清进行检测,以评价该试纸条的特异性。(4)采用该试纸条、血凝法及ELISA对607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以评价该试纸条对现场材料的检测效果。结果(1)该试纸条可在15 m in之内完成检测;(2)在敏感性上,该试纸条对同一份免疫兔血清的检测较血凝法高一个滴度;(3)对被试的44株所选菌株的免疫鼠血清的检测均为阴性;(4)在对607份血清标本的检测中,免疫层析试纸条、血凝及ELISA三种方法的符合率中度,而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分别比血凝与ELISA高111%和90%。结论以纯化的鼠疫F1抗原为基础建立的G IC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选用ESI数据库,对临床医学热门论文国家及期刊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引用排名前62的论文进行共被引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临床医学领域的热门论文最多。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肿瘤、丙型肝炎以及心血管疾病药物临床试验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5.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一种在婴儿期比较常见的颈畸形。据报道,发生率是0.3%~1.9%,病变通常位于胸锁乳突肌(SCM)。出生时没有明显的畸形,但出生后7。10d出现颈部肿块,几个月后,转变成挛缩和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这将导致患侧头部的倾斜。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面部和头部将畸形发展,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SCM纤维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沉积的细胞外基质的胶原蛋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云南家鼠疫源地鼠疫菌在云南鼠疫菌遗传进化上所处的位置,及其种群流行演化规律。方法按照不同地点、时间及分离源随机选取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以DFR+CRISPRs双重方法聚类分析划分基因簇,以MLVA26对基因簇再次聚类分析划分亚簇。结果 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中的184株聚为一个簇(家鼠鼠疫簇),其余2株为独立株;近史流行期、复燃流行期和2016年疫情分离株分别处于不同的亚簇,它们之间的位点差异至少有5个;复燃流行期菌株共有5个亚簇和6个独立株,其中2个亚簇为主要的基因亚簇,即滇西亚簇和滇西南-滇东-广西-贵州亚簇,它们之间有4个位点差异。结论家鼠鼠疫菌是云南鼠疫菌中最晚出现的菌株,近史流行期菌株与复燃流行期菌株菌株存在较大差异,而复燃流行期的鼠疫流行是复燃和扩散并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冠心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EAT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入选确诊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住院患者160例(其中非冠心病86例,冠心病74例),入院后10d内彩超检测EAT厚度、CIMT厚度,分析EAT厚度与CIMT厚度、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EAT厚度与CIMT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P<0.001);冠心病组EAT、CIMT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8.65±1.45)vs (6.30±1.53)mm;(1.17±0.21)vs(0.83±0.19)mm;均P<0.01)];CIMT≥0.92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1、0.78、0.59,EAT≥7.24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80、0.64.结论 超声检测EAT和CIMT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以AscI酶切的云南省鼠疫菌PFGE图谱库并探究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AscI对云南家、野鼠型及玉龙鼠疫菌进行酶切分析,并对电泳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株被试菌株分为15种PFGE型别(相似性系数为88.9%~100.0%)、5个簇、4个群,除404号菌与EV76归为一群,其余3个群分别为家鼠型基因群、野鼠型基因群及玉龙基因群。结论云南鼠疫菌PFGE基因型与生态型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区域聚集性;玉龙鼠疫菌是云南独立的一个基因群。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及Tei指数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运动力学特征及左心室功能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79例(心功能Ⅱ级32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21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Tei指数,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Tei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0.33±0.19、0.37±0.18、0.46±0.31、0.49±0.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1,P〈0.01),且Tei指数随心功能降低,逐渐增大。(2)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12.89±2.65)、(12.29±1.94)、(12.38±2.13)、(8.46±2.90)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P〈0.01),心功能Ⅳ级组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43、5.71、4.17,P均〈0.05)。(3)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Ⅱ-Ⅳ级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9.47、7.41、10.27、9.42、11.34,P均〈0.01)。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327、0.277、0.266、0.321、0.306、0.325,P均〈0.01),且前壁相关性最好。(4)4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7、3.49、3.46、3.50、3.48、2.81,P均〈0.01)。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362、-0.278、-0.251、-0.279、-0.290、-0.288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TLR4/TRIF信号通路关键因子Toll样受体4(TLR4)、TRIF(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TRAM(TRIF-related Adaptor Molecule,TRAM)、NF-κB(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模型组(简称针刺组)、TAK242组,每组按1 d、3 d、7 d时间节点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干预,Longa评分法对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Western-blot法检测血肿组织TLR-4、TRIF、TRAM、NF-κB蛋白表达。结果神经行为学: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于3 d、7 d时间节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TAK242组于3 d、7 d时间节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1);与针刺组比较,TAK242组于3 d时间节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Western-blot结果:针刺组、TAK242组各时间节点TLR-4、TRIF、TRAM、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TAK242组各时间节点TLR-4、TRIF、TRAM、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负调控TLR4/TRIF信号通路中TLR-4、TRIF、TRAM、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性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