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3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肺静脉狭窄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O)的近期与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连续入选2003年7月~2004年6月期间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组(811例),SES组(251例).随访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调整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率90.3%.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30 d,CABG组MACCE的发生率高于SES组(5.4%: 1.6%,OR 3.66,95%CI 1.26~10.61),CABG组的病死率高于SES组(4.6%:1.2%,OR4.02,95%CI 1.18~13.74).至随访结束,SES组累积病死率低于CAB(;组(3.1%:7.6%,OR 0.44,95%CI0.19~0.99),但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8.4%:1.5%,OR 6.83,95%CI 3.07~15.19),MACCE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30 d为分期分析,CABG组30d生存率低于SES组(95.4%;98.8%,P<0.05),2组30d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2%:98.3%,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CABG与SES置入比较,CABG的30 d病死率高于SES置入,30 d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冠状动脉SES置入的中期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病)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的房颤合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稳定后的免疫病患者共15例(免疫病组),并按照1∶4比例匹配了60例房颤类型、性别、年龄(±2年)、手术时间(±1年)的非免疫病房颤患者(非免疫病组)。比较两组包括C反应蛋白在内的临床特征及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复发情况。复发定义为消融术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免疫病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免疫病组(6.14±9.50 mg/dl vs 1.81±2.35 mg/dl,P=0.001 8),其它临床指标两组无差异。随访462±416天,两组房颤复发率无差异[33.33%(5/15)vs35%(21/60),P〉0.05]。免疫病组5例均在81天内复发(中位数18 vs 92 d,P=0.037 3)。免疫病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66.7%,10/15)。结论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稳定后,免疫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57.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尤其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对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能使冠心病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存活的心肌(冬眠心肌)获得改善。为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功能的影响,作者观察了8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和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及糖蛋白Ⅳ(GPⅣ)分布状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MI患者(10例)静息状态时及凝血酶(0.1U/ml,0.5 U/ml)激活时,血小板膜表面TSP及 GPⅣ分布状况,并与正常人(12 名)进行比较。结果:AMI 12-72 h,静息血小板和激活血小板膜表面TSP及GP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P<0.001);AMI 168 h激活血小板膜 TSP及 GPⅣ高于正常人(P<0.05,P<0.01),静息血小板膜TSP及GP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静息血小板和激活血小板膜TSP与GPⅣ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结论:AMI发生后72h内血小板活性及反应性明显增高,血小板反应性持续增高达AMI后168h。  相似文献   
59.
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过去的10多年里,经导管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一直是临床心电生理研究领域的主旋律,并获得了多项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一场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热潮正在兴起。本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60.
应用Amplatzer装置行经皮左心耳堵闭术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三十余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病史十余年,四年前转为持续性房颤.该患者分别在1996年和2001年患缺血性脑卒中,并遗留感觉性失语后遗症,此后一直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由于患者与他人交流困难,常常误服、漏服药物.于2004年4月在我院行经皮左心耳堵闭术.术前经食管内超声检查除外左心耳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