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3 毫秒
41.
患者,男,50岁,主因“头晕2年余,加重伴头痛3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3个月前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平卧时可缓解,直立时加重,既住有强直性脊柱炎20余年。查体:神清语利,双眼球活动无受限,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应灵敏。双侧视乳头轻度水肿,脊柱活动受限,四肢活动好,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42.
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最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这2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我们总结分析后,开展了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结合颈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2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收治的颅咽管瘤10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脑脊液进行生化检验与细菌培养,应用统计分析研究包括复发肿瘤、合并脑积水、放射治疗、合并全身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等因素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针对感染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7例颅咽管瘤患者中术后颅内感染12例,感染率为11.21%;经统计分析,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复发肿瘤手术等因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12株,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41.6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5.00%。结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呈显著相关,应积极采取包括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再次手术率、加强手术室环境监测及手术人员制度管理等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颅咽管瘤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应重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是神经外科为基础的临床研究。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改变了以往肉眼手术方法,其手术视野的放大,手术操作的精细,使以往难以想象的颅内重要结构区域也可能做到病灶切除,且病人恢复良好。无创伤、微侵袭已是神经外科技术研究的方向。这些除了需要系统和局部神经解剖学基础外,尚要以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为基础,这与以往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有所区别,依据颅内一定部位和病灶的特征,用显微外科技术方法研究颅骨、颅神经、血管和各部脑结构关系。利用这些结构本身裂隙、孔洞和相互之间的夹角,提出手术入路和切除病灶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ation,AVM)的治疗及其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4~2014.4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栓塞及伽玛刀治疗的18例巨大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有2例术前昏迷的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减轻。格拉斯哥预后(GOS),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2分2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重视细节,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前栓塞或/和术后放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巨大AVM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缺血性腩血管病的治疗,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20万~150万,几乎所有病例均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手术、介入神经外科学以及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脑血管病的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很大进展.文章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中MVD、VEGF及Ki-67表达与意义。方法根据病理亚型、形态学特征及复发情况,将47例颅咽管瘤按不同分类方法分为成釉质细胞型30例,鳞状乳头型17例;原发31例,复发16例;实性为主肿瘤10例,囊性为主肿瘤37例。SP法检测肿瘤标本MVD、VEGF及Ki-67表达,统计分析不同分类的组间表达差异。结果鳞状乳头型肿瘤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成釉质细胞型(均P0.001),而Ki-67在两种病理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囊性为主的肿瘤中VEGF表达明显高于实性为主的肿瘤(P=0.018),而MVD、Ki-67在两种形态学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原、复发组间MVD、VEGF及Ki-67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本组颅咽管瘤中,MVD与VEGF显著相关(P=0.014),两者均与Ki-67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MVD、VEGF的测定可为颅咽管瘤的血管发生提供依据,VEGF的表达与肿瘤囊性结构形成密切相关,单独检测MVD、VEGF和Ki-67其中一项指标不能预测颅咽管瘤复发。  相似文献   
48.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出血后造成蛛网膜下隙容积突然增加,颅内压急骤上升,载瘤动脉突然痉挛减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VCAM-1 siRNA(小分子干扰RNA)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观察对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构建VCAM-1特异性的siBNA并与慢病毒载体连接;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应用蛋白印迹的方法 验证VCAM-1 siRNA抑制VCAM-1表达的有效性;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局部给予VCAM-1 siRNA,通过蛋白印迹方法 观察VCAM-1表达量变化,应用超声检测和形态学测定,分析术后再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 VCAM-1siRNA可以降低VCAM-1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及颈动脉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VCAM-1 siRNA可减轻再狭窄程度,增加术后管腔内径和局部血流速度,与对照siRN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测定分析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I/M),假手术、内膜切除(CEA)组分别为0..5±0.13、3.99±0.65.CEA后再狭窄明显,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对照siRNA及CEA联合VCAM-1 siRNA的I/M值分别为4.33±0.59、1.79±0.43,VCAM-1 siRNA可以明显减轻再狭窄的程度,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M-1参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通过VCAM-1 siRNA抑制VCAM-1的表达可以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50.
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附8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的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颅咽管瘤33例。术中行双额冠状切口,右额开颅,牵开额底纵裂,暴露鞍结节-胼胝体膝部区域,根据肿瘤位置可经终板、视交叉-前交通动脉间隙及视交叉前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97.6%);保留垂体柄58例(69.9%),未见垂体柄2例(2.4%),因肿瘤已完全侵蚀垂体柄,将其与肿瘤组织一并切除23例(27.7%)。视力改善68例,未改善15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多饮多尿81例,电解质紊乱79例。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是治疗颅咽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