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差异≥8%或者S区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其分为A、B、C、D、E、F等基因型.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地域性,东南亚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以B和C基因型为主.在我国,北方地区以C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1].全国很多省份和城市都已有HBV基因型分布的相关报道.基因型检测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温志立等[2]在国内最先应用的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经济,适用于大规模标本鉴定,本研究拟采用此法测定江西地区HBV基因型,并同时进一步观察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医学检验分析领域中,是近来国际上医学检测技术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光学、电化学和压电3种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鼻空肠管不同途径给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胃管注入大黄,C组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观察患者入院时(0d)、7d时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入院0d时TNF—α、IL-1β、IL-6在三组中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时三组TNF—α、IL-1β、IL-6检测值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C组下降最明显;三组之间TNF-α、IL-1β、IL-6检测值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下调炎症递质的表达,鼻空肠管途径应用大黄能更有效的控制SAP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jRPS4)基因和蛋白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SjRPS4 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间隔2w 3次分别或联合免疫昆明鼠,2w后,每鼠感染尾蚴20条,45d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肝、肠、粪及每雌子宫虫卵数。结果联合免疫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获得了49.7%的减虫率、62.6%的粪减卵率、46.0%的每雌子宫减卵率、49.0%的肝减卵率、54.3%的肠减卵率(P均<0.01),均显著高于单独的SjRPS4 DNA疫苗组36.2%的减虫率、48.7%的粪减卵率、35.2%的每雌子宫减卵率、41.8%的肝减卵率、40.5%的肠减卵率(P均<0.05),及单独蛋白免疫组38.2%的减虫率、50.1%的粪减卵率、38.9%的每雌子宫减卵率、42.4%的肠减卵率(P均<0.05)。结论SjRPS4 DNA疫苗及重组蛋白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联合免疫方案保护效果优于单一疫苗。  相似文献   
25.
型特异性引物PCR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220例,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B,C两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86.4% 和13.6%。随着病情加重,基因C型的比例增加(P<0.05)。C型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DNA等平均水平均较B型高,但无统计学意义。C型的ALT升高率(96.7%)显著高于B型(75.2%)(P<0.05)。B,C两型的HBeAg阳性率总体无差别,但在慢性重型以及21~3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C型的HBeAg阳性率(35.0%和50.0%)均显著高于B型(14.4%和24.5%)(均P<0.05)。结论:湖南省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基因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C型引起的病情较B型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谷氨酸氨基转肽酶(GG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检测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体检组,各5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AFP、CEA,用速率法检测GGT血清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AFP、CEA、GGT多呈低浓度阳性,分别不超过200 ng/mL、10 ng/mL、100 U/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AFP、CEA、GGT分别为(4.440±2.850)ng/mL、(3.76160±2.14295)ng/mL、(33.420±36.169)U/L,慢性乙型肝炎组AFP、CEA、GGT分别为(15.010±30.346)ng/mL、(2.22260±1.43915)ng/mL、(55.880±37.365)U/L,健康体检组多正常,原发性肝癌组多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其它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及任意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与任意单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虽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标志物AFP、CEA、GGT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经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与C区基因序列的准种变化特点,以了解HBV准种与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5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鉴定患者体内HBV基因型,选取其中所有B基因型HB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根据1年后病毒应答情况分为病毒学应答组和应答不佳组,采用熔点曲线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准种变化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为B型。给予这37例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后,有27例患者出现病毒学应答,10例患者应答不佳。阿德福韦酯治疗前,病毒学应答组患者HBVP区的熔点曲线波峰数(4.59±0.57)少于应答不佳组(5.60±0.97)(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后,病毒学应答组HBVP区的熔点曲线波峰数(4.44±0.64)与应答不佳组(4.70±1.06)无明显差异(P>0.05)。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后的HBVP区波峰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应答不佳组治疗后的HBVP区波峰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HBVC区波峰数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两组患者HBVC区波峰数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HBVP区准种数越多,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越低;(2)阿德福韦酯疗效不佳的患者治疗后HBVP区准种数明显减少,但可出现优势准种,可能与耐药有关;(3)阿德福韦酯对HBVC区准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温志立  薛云平  邓佳  范文福  李宾  杨铁一 《肝脏》2007,12(5):370-370
病原不明的肝炎,在临床上占10%左右。但其实只要广拓思路、细心观察,也能发现一些罕见的病因。现就1例由干燥综合征所致肝炎的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44岁,住院号0204307,农民,因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1周入院。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诉反复口干、视  相似文献   
29.
江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150份,患者分别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慢性重型肝炎,每组3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118例(78.7%),C型31例(20.7%),D型1例(0.6%);在上述5组患者中C型比例分别为0%,16.7%,26.7%,30.0%和30.0%,其中慢性HBV携带者与其他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83.9%(99/118)和90.3%(28/31),HBeAb阳性率分别为16.1%(19/118)和9.7%(3/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有少量的D型感染者。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44岁,农民。因乏力,食欲减退和肝功能异常1周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1日无明显诱因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胃部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口干、视物模糊,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ALT142U/L,AST90U/L,血清HbsAb阳性,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均阴性,B超检查无特殊发现,未予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收入住院。既往患者有反复口干、视物模糊症状5年余,有“关节炎”病史3年。去年出现全身多形性红斑样皮疹,经激素治疗2个月后好转。否认近期服药史,不嗜烟酒,未到过血吸虫病疫区。查体: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