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47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471.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及其与 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常规方法提取了36份子宫内膜癌新鲜冰冻组织和相应外周血的DNA ,利用PCR技术扩增 ,其分别位于5号、10号、12号、17号和18号染色体上的6个微卫星位点 ,包括5(D5S107)、10(D10S197)、12(D12S79、D12S95)、17(D17S513)和18(D18S58)。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者发生率为27 7 %(10/36) ,其中3例乳头状浆液性子宫内膜癌均未表现MI。子宫内膜样癌的MI发生率为30 3 %。MI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I是子宫内膜样癌较普遍的基因异常 ,与p53基因的作用机理不同 ,是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发展的又一分子生物学机制 ,对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分类、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2.
用巢式PCR扩增ZFY基因产前诊断胎儿性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Y染色体上锌指结构基因(zinc-finger-Ygene,ZFY)是继SRY之后又一与性分化有关的单拷贝基因,并与精子的发生有关[1,2]。为此,我们利用巢式PCR技术,以ZFY作为检测指标,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内外两侧两对巢式P...  相似文献   
473.
晚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晚期、复发卵巢癌为数不少,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是很棘手的问题,常需再次化疗与手术,而二线化疗及二次肿瘤灭减术的效果也是颇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现将有关这方面的较新研究成果及观点阐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 卵巢癌的二线化疗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已广泛用于卵巢癌(ovariancarcinoma,OC)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经过初次化疗后有40%~60%患者复发,加上部分患者初次化疗无效,即属于难治(refractory)者,这意味着多数OC患者需要再次化疗,即二线化疗(secondlineche…  相似文献   
474.
目的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