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检测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孕中期胎儿无创伤性产前筛查.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 764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AFP、fβ-HCG定量检测,计算风险值.结果 1 764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氏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51%(62/1 764)、0.11%(2/1 764)、2.49%(44/1 764).在不同年龄的高风险分组中,大于或等于35岁组与其他组DS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NTD筛查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DS、ES、NTD患儿出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评价疗前PE-CT 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预后的价值。方法 140例疗前行全身或头颈部FDG PET-CT并接受根治性IMRT的Ⅲ~Ⅳb期(UICC/AJCC-6th分期)鼻咽癌病例被纳入研究。分别分析鼻咽原发灶 SUVmax(SUVmax-P)、颈部转移淋巴结 SUVmax(SUVmax-N)与临床各因素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全组 SUVmax-P中位数为10.4,SUVmax-N为6.2。SUVmax-P与T分期(R=0.279,P=0.001)、SUVmax-N与N分期(R=0.334,P=0.000)均相关。局部复发与无复发患者 SUVmax-P中位数为9.2与10.4(U=560.50,P=0.805),SUVmax-N中位数为4.0与5.0(U=576.00,P=0.908)。远处转移与无转移患者 SUVmax-P中位数为11.9与9.8(U=987.50,P=0.014),SUVmax-N中位数为5.0与5.0(U=1266.00,P=0.348)。与 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和 5年总生存(OS)相关最佳截断点 SUVmax-P均为10.2。SUVmax-P≤10.2与>10.2患者 5年DMFS和OS分别为95.5%与69.1%(χ2=15.88,P=0.000)和94.0%与68.4%(χ2=15.56,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 SUVmax-P是 5年DMFS及OS的预后因素(HR=7.87,P=0.001及 HR=5.14,P=0.003)。结论 疗前原发灶FDG SUVmax可能是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和生存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预测EGFR突变以期指导临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方法】从2006年11月到2010年9月,收集66例在抗肿瘤治疗之前行EGFR突变检测及PET/CT扫描的NSCLC患者,用SUVmax描述原发病灶的18F-FDG摄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EGFR的突变情况,分析FDG摄取与EGFR突变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中EGFR的19号及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为33%,突变型患者原发灶的SUVmax低于野生型患者(10 ± 5,14 ± 6,P = 0.006)。SUVmax与EGFR突变存在负相关关系(r = -0.344,P = 0.005)。在用SUVmax预测EGFR突变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是0.71,P = 0.006;当SUVmax取界值8.8时,约登指数达到最大值为0.44,SUVmax低于此界值的患者比高于此值的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突变(71%,20%,P = 0.000)。【结论】 原发病灶18F-FDG摄取与NSCLC患者EGFR突变存在着相关关系,低SUVmax的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适用TKI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及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40例,分别研究PET/CT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均异常摄取FDG, SUV 3.52~14.76,其中2例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并经病理确诊.3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经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原发灶检出率18.75%,其中2例示远处多发转移;另2例患者临床体检发现原发灶,18F-FDG PET/CT未见原发征象.40例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残留8例,经病理确诊5例,准确率62.50%;18F-FDG PET/CT示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病理确诊5例,阳性预测价值 71.43%;18F-FDG PET/CT 示远处多发转移14例,远处转移率35.00%(14/40);40例患者中,2例因PET/CT显像降低临床分期,11例提高分期,18例患者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准确分期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但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5.
18F-FDG PET/CT食管异常代谢灶诊断食管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发现食管异常代谢灶对临床诊断食管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食管(包括贲门)异常代谢灶患者67例,按照PET/CT结果 分为弱阳性组(16例)、一般阳性组(24例)与强阳性组(27例).将三组病例的PET/CT结果 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PET/CT弱阳性组中恶性病变7例(43.75%),一般阳性组中恶性病变22例(91.67%),强阳性组中恶性病变26例(96.30%).整体上三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8.732,P<0.05).一般阳性组与强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6>0.017),弱阳性组与一般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783,P=0.003<0.05),弱阳性组与强阳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738,P<0.017).结论 PET/CT一般阳性组与强阳性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很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弱阳性组恶性病变发生率达43.75%,临床对此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用"冷抗体"封闭前后131I-Rituximab对荷人淋巴瘤裸鼠的治疗与显像效果.方法 建立荷人淋巴瘤裸鼠模型,病理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且肿瘤细胞表面CD20抗原阳性率95%以上,实验分显像与治疗研究.显像研究中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18F-FDG组、131I-Rituximab组、"冷抗体"封闭后131I-Rituximab组,后两组于第2、4、7、11、16天做SPECT显像,并做相应药物分布;治疗研究中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3只/组,分别为Rituximab 50 μg组、Rituximab 100 μg组、131I-Rituximab组、"冷抗体"封闭后131I-Rituximab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第15天后处死,常规病理分析.结果 肿瘤在PET/CT上未见明显摄取18F-FDG;在T/NT值最高期间,131I-Rituximab组肿瘤未见显像,而"冷抗体"封闭后131I-Rituximab组在第7天肿瘤可见显像.治疗中"冷抗体"封闭后131I-Rituximab组抑瘤率高于其他各组,组织病理学显示有效.结论 "冷抗体"封闭后放射免疫治疗的淋巴瘤抑制率最好,优于单纯放射免疫治疗及免疫治疗."冷抗体"封闭组放免显像优于未封闭组放免显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对1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患者和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半定量分析并对测量结果作统计学分析.16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同期做电子计算机体层检查(CT)对比.结果 16例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在横断面层面-放射性曲线相应部位上可见局部放射性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峰值降低,其曲线局部下降峰值与鼻咽癌放疗剂量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值呈正相关(r=0.8976,p<0 .01).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横断面图像上其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层面-放射性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曲线,未见异常的局部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峰值未见降低.SPECT显像检查发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阳性率高于同期CT检查. 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早期发现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放射性脑损伤,并可以作出定性诊断;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脑损伤程度与NPC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以四维CT(4DCT)影像量化肺内肿瘤因呼吸导致的运动,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接受4D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43例,肺内可测量病灶44个.由同一位医生在4DCT各时相数据集卜勾画肿瘤GTV,分别测量GTV中心点在上下、左右、前后三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任意方向运动幅度>5 mm作为分界点,分析此类肿瘤特征.结果 肺内肿瘤运动度与T分期、GTV体积、肺内所处上下位置、与固定组织(如胸壁、纵隔、脊柱)粘连程度相关.10例患者肺内肿瘤的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下部及后部,上下方向运动度最大,最大值为14.4 mm.95%肺内肿瘤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11.8 mm,前后方向<4.6 mm,左右方向<2.7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T分期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下叶肺内孤立肿瘤的运动度最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上叶后段肿瘤的运动度次之.  相似文献   
109.
子蔺子素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0.
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27例恶性淋巴瘤病人用放射性药物67Ga-枸橼酸盐进行全身淋巴显像,护士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需要,取得满意显像效果的经验和体会。强调心理护理在放射性核素显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改良的两步注射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放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