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缓释型氟伐他汀和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将13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组(68例)和缓释型氟伐他汀组(71例)。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口服,2次·d^-1,治疗12周;缓释型氟伐他汀组给予缓释型氟伐他汀80mg,口服,1次·d^-1,治疗12周。用SphygmoCor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定2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增强指数(AIx)值,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缓释型氟伐他汀组治疗后,AIx及PWV数值均较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与速释胶囊型氟伐他汀相比,缓释型氟伐他汀更有效地降低动脉僵硬度。选择使用缓释型氟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是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TC定、LDL-C水平.将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161例患者依据PCI后有无复流分为,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复流(NSNN组,n=88)、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无复流(NSN组,n=19)、使用他汀类药物复流(SNN组,n=52)、使用他汀类药物无复流(SN组,n=2).对各组复流发生情况、血浆TC、LDL-C水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无复流现象发生率,NSNN组88例(54.7%); NSN组19例(11.8%); SNN组52例(32.3%); SN组2例(1.2%).使用他汀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比例显著低于未使用他汀治疗组(P<0.05).未发生复流现象组患者(NSNN、SNN)血浆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发生无复流现象组患者(NSN、SN)(P<0.05或<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可能和血脂水平有关.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再灌注治疗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其机制之一可能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时血浆胆固醇及LDL-C低水平的患者发生无复流概率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药物治疗的9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71.7%;用药前后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心衰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2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和治疗总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适用于稳定期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方法。方法对60例自主咳嗽反射减弱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分为常规吸痰组和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吸痰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血压、肺部啰音、喉部痰鸣音的变化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概率。结果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较常规吸痰组SpO2明显升高,肺部啰音及痰鸣音明显减轻(P〈0.05),建立人工气道概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气管咳嗽吸痰法有效促进深部痰液的排出,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由于痰液引流不畅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机会,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右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间的区别。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对入院的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稳定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查血氧化低密度胆固醇脂。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高血脂、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吸烟患等危险因素多于稳定性冠心病组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为(78.5±12.3)μg/dl;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为(45.8±20.3)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的演变。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调查长庆油田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抽样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参加健康体检和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3 874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慢性病及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关系。结果该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男性19.9%,女性12.9%。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显示男性(OR 2.06,95%CI 1.63~3.69)、夜班工作(OR2.47,95%CI 1.02~5.98)、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7.0 mmol/L)(OR 12.88,95%CI 4.07~40.79)、使用利尿剂(OR2.25,95%CI 1.42~3.57)、超重/肥胖(OR 1.58,95%CI 1.01~2.48)/(OR 2.90,95%CI 1.79~4.69)、高血压(OR 2.35,95%CI 1.52~3.61)、高甘油三酯血症(OR 3.13,95%CI 2.12~4.63)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升高相关,而退休(OR 0.21,95%CI 0.12~0.38)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降低相关。结论男性、夜班工作、2型糖尿病、使用利尿剂、超重/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退休可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氯沙坦联用和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名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10 mg/d,n=50)、氯沙坦组(50 mg/d,n=41)和联合用药组(福辛普利5 mg+氯沙坦25 mg/d,n=45)。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能够耐受者增加药物剂量达到目标剂量,随访4周。入选患者均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后测定 MAU 及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3组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n=42,(12.6±2.3)/(9.2±1.5)mmHg],氯沙坦组[n=39,(12.2±2.1)/(9.3±1.5)mmHg],联合用药组[n=43,(12.2±2.2)/(9.6±2.1)mmH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MAU 降低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18.3±3.1)×10~(-8)mol/L],氯沙坦组[(18.5±3.3)×10~(-8)mol/L],联合用药组[(26.1±4.35)×10~(-8)mol/L...  相似文献   
30.
杨泽福  冯义柏 《高血压杂志》2005,13(10):624-627
目的 探讨反应性氧族(ROS)在致心肌细胞肥大时同时促进心肌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方法 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细胞内的氧活性产物用ROS敏感的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ein dictate(DCF-DA)检测。用RT-PCR的方法检测内皮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细胞内发现极少量氧活性产物的生成,内皮素-1基因仅少量表达;加用抗氧化剂M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的实验组内仅有极少量氧活性产物,和对照组相比细胞内DCF-DA荧光强度:N-乙酰半胱氨酸加用ET-1组增加4.8%,N-乙酰半胱氨酸加用AngⅡ组增加3.0%;内皮素-1基因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repro-ET相对量增加依次为:N-乙酰半胱氨酸加用ET-1组增加3.8%,N-乙酰半胱氨酸加用AngⅡ组增加2.9%。单用ET-1及AngⅡ组均见到大量氧活性产物,细胞内DCF-DA荧光强度增加依次为108.8%,104.9%;内皮素-1基因的表达也明显增强,Prepro-ET相对量增加依次为52.4%,51.1%。结论 ROS在缩血管因子致心肌心细胞的肥大过程中起到信号传递作用,同时ROS也增强内皮素-1基因在心肌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