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重组缺陷型腺病毒即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导入大鼠心肌细胞后β2-AR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构建含人β2-AR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β2-AR),转梁大鼠的心肌细胞,检测心肌细胞对人β2-AR的表达及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结果:Northern印迹杂交显示Adβ2-AR转染的心肌表达人β2-ARmRNA;Western免疫印迹杂交分析表明转染的心肌细胞有人β2-AR;放射性配基检测显示转基因心肌细胞的β-AR密度[(234±6.4)fmol/mg蛋白]是未转染的心肌细胞密度[(76±2.8)fmol/mg蛋白]的3倍(P<0.01);经1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作用,转基因的心肌细胞的cAMP量[(124±6.8)pmol/10^6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58.4±4.6)pmol/10^6细胞](P<0.01)。结论人β2-AR基因经腺病毒载体导入心肌细胞后能有效地表达并有激活肾上腺素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李梁  张倩 《山东医药》1993,33(10):17-18
产后流血是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寻找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现将我院581例产后流血的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资料来源:我院自1980~1991年有完整病历记载的产后流血共581例,其诊断标准为:产后24小时内出血总量>500m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康莱特注射液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6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康莱特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48例,对照组(单纯NP方案化疗)48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6.3%(27/48),对照组为47.9%(23/48),P=0.4138;治疗组KPS改善率56.3%(27/48)明显高于对照组33.3%(16/48),P=0.0125;治疗组癌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提高(88.2%∶52.6%,P=0.0206);治疗组3-4级白细胞下降20.8%(10/48),低于对照组47.9%(23/48),P=0.053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癌痛,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4.
背景: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综述近期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及相关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09 PubMed数据与维普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单、双束重建的比较,移植物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骨关节炎相关性及前交叉韧带重建与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相关性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单束与双束重建在临床疗效上目前并无显著差别;在移植物的选择上,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骨-髌腱-骨以及四股腘绳肌自体移植物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首选,带骨或不带骨的股四头肌肌腱、各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肌腱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从目前的各种报道分析,发生早期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半月板损伤,而非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于施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探讨ACL胫骨止点测量值和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点对ACL重建术时胫骨骨道定位的意义。方法对12例甲醛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在屈伸膝关节时根据ACL纤维张力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然后从胫骨附着处切断韧带,用游标卡尺和Photoshop软件测量ACL的相关数据;相当于髁间窝顶线的位置钻克氏针与胫骨平台交汇,测量交汇点到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结果 ACL的体部直径为(11.10±0.65)mm,ACL胫骨止点最大前后径(16.4±0.71)mm,最大横径(11.2±0.68)mm。前内束胫骨止点面积72.49~153.77mm2,平均(102.24±28.54)mm2,后外束胫骨止点面积54.45~98.32mm2,平均(72.18±15.88)mm2。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点(即B点)到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L1)为(12.02±0.85)mm,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标记为O点)距离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L2)为(8.71±0.66)mm,ACL前缘到后交叉韧带前缘距离(L3)为(20.79±0.72)mm。结论 ACL胫骨止点测量值和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点对于ACL重建胫骨骨道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梁  黄国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33-1034
目的:观察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分别每晚睡前服用扎来普隆5~10 mg和阿普唑仑0.4~0.8 mg,均连服7 d。结果:扎来普隆组有效率为92.9%,阿普唑仑组为6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Q睡眠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扎来普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普唑仑(P(0.01)。结论: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7.
树突状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及其分离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定向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江(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FL、GM-CSF、TNFα、IL-4ey SCF,培养12d后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表达标志;利用抗估状细胞单克隆抗体(X-11)及免疫磁珠分离纯化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化后DC的纯度。结果:经体  相似文献   
10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而出现伤人、毁物、抢物及自杀自伤等攻击行为,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人身意外,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象为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共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HRT(lncRNA MHRT)、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心衰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1例,入院24 h之内检测血清MHRT、 H19、 NT-proBNP,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8个月。根据老年心衰患者是否出现主要终点事件(心衰再入院或心源性死亡)分为MACEs(+)和MACEs(-)2组,比较2组之间指标差异,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三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发生事件组90例,无事件组50例,失访21例。MACEs(+)组血清H19、 NT-proBNP、 LVEDD水平高于MACEs(-)组,MHRT、 LVEF低于MACEs(-)组(P<0.05)。随着LVEF降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加重,心衰患者H19、 NT-pr...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并评估体外扩增的自体脂肪干细胞介导自体脂肪移植的治疗效果。
  方法实验组50例患者经过自体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体外扩增后,介导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面部塑形、隆胸,随访6~24个月。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取患者自体脂肪颗粒细胞15~20 ml,进行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扩增至第3代,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化潜能、遗传稳定性鉴定。第二期:20~25 d 后,抽取一定量的患者自体脂肪颗粒混合第5~6代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用于鼻部、颏部、额部及颞部等面部充填塑形和隆胸。对照组10例患者,单纯自体脂肪移植。
  结果第3~6代自体脂肪干细胞具有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特征,并保持了遗传稳定性。脂肪移植6~24个月后,回访无明显脂肪吸收现象,塑形效果良好。
  结论自体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术具有微创、移植脂肪成活率高、成形效果好等优点,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值得推荐的再生医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