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胶原纤维与器官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健  李彧  牛建昭 《解剖学报》2003,34(6):662-664
胶原纤维是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正常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多发的各种器官纤维化的主要病因在于胶原纤维的过度生成和降解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的装配与降解过程受严格的细胞调控,并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该过程。如今,探索如何从不同水平人工干预胶原纤维的装配,从而逆转各种器官的纤维化已经成为医学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胶原纤维与多器官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2.
张鸿  李勇  李彧  李竹  曹宁家 《浙江医学》2018,40(21):2350-2352,2356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性骨关节损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布鲁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骨关节损害16例(A组),未并发骨关节损害5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发病例数以4月份为多(5例),B组以5月份为多(6例);B组患者农民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动物接触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收住骨科、骨关节疼痛的比例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发病到确诊时间及急性期获得诊断、发热、多汗、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血培养阳性率以及WBC、C反应蛋白、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规范治疗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后退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布鲁杆菌病并发骨关节损害较为常见,患者职业为农民的比例较低,收住骨科、骨关节疼痛的比例较高,治疗后退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抗大鼠心律失常作用的效果和机理。方法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稳心颗粒低剂量组、稳心颗粒中剂量组、稳心颗粒高剂量。分别采用乌头碱、氯化钡、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律失常3种动物模型,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心电图的相关指标,记录并分析心电图曲线。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稳心颗粒能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P<0.05,P<0.01),推迟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P<0.05,P<0.01),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的程度和心律失常Mest评分。结论稳心颗粒可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实验性大鼠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TGF-β/Smads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Notch信号通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阐释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38例和健康志愿者17例,分选CD8~+T淋巴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将从HLA-A2限制性丙型肝炎患者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与HCV感染的Huh7.5细胞共培养,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和细胞因子水平分析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非细胞毒性功能的变化。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Notch1和Notch2 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约10倍和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18.88,P值分别为0.003、0.001)。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加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细胞死亡的比例[(26.41±4.76)%vs(13.65±4.65)%,t=3.32,P=0.029];但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间接接触培养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毒性无明显影响。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IFNγ的表达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52.19±12.38)pg/ml vs(18.62±5.66)pg/ml,t=4.27,P=0.013]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18.86±3.09)pg/ml vs(5.52±2.52)pg/ml,t=5.79,P=0.004]中均显著升高。TNFα的表达在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仅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显著升高[(1296.0±293.3)pg/ml vs(585.3±32.62)pg/ml,t=4.17,P=0.014],而在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无明显变化[(297.3±175.4)pg/ml vs(273.7±105.9)pg/ml,t=0.20,P=0.851]。结论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HCV感染中可能通过抑制CD8~+T淋巴细胞功能发挥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其中3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水平,纯化CD4~+CD25~+CD127~(dim/-)Treg,与自体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经治12周CD4~+CD25~+CD127~(dim/-)Treg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5±2.18)%vs(12.32±1.22)%、(9.26±2.30)%vs(13.71±2.32)%,t值分别为4.579、4.803,P值分别为0.0005、0.0003]。选取17例对照组患者和21例治疗组患者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经治12周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Treg与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共培养系统中细胞计数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0.95)×106个vs(2.07±0.51)×106个,t=5.709,P0.0001];治疗组共培养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40±11.89)pg/ml vs(56.53±27.85)pg/ml、(122.9±9.98)pg/ml vs(130.0±15.98)pg/ml,t值分别为2.639、2.459,P值分别为0.019、0.028)],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5±83.56)pg/ml vs(235.6±67.72)pg/ml、(5.83±0.85)pg/ml vs(4.39±0.95)pg/ml,t值分别为2.603、4.659,P值分别0.017、0.0004]。结论胸腺肽α1能够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Treg水平及免疫抑制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8.
两年来,我们对300例胸外科与神经外科患者,术前选择性应用开塞露灌肠,效果满意。现将作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一、资料及做法:300例中男性186例,女性114例,年龄在5岁~67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用于心胸外科手术150例,颅脑手术65例,脊髓手术85例,病人情况及效果见表:  相似文献   
69.
柔木丹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柔木丹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瘀毒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气虚血瘀瘀毒型慢性乙型肝炎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柔木丹颗粒冲服,对照组(38例)予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乏力、腹胀、食欲不振、面色晦暗等症状、体征的改善较为明显;肝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TBIL;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LN、PCⅢ、CⅣ均显著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0.
背景: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通路,大多数抗肾纤维化的治疗尚处于实验阶段。研究表明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肾纤维化应用前景,温脾汤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保护肾功能的有效方剂。目的:探讨温脾汤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脏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细胞与生化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4只,质量(200&#177;20)g。实验动物于术前按质量随机分组,其中36只大鼠接受5/6肾切除术(分别为温脾汤组、尿毒清组),8只留作假手术组。采用5/6肾切除大鼠模型,动态观察温脾汤对病理大鼠质量、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24h尿蛋白的影响。并对肾组织六铵银染色(PAM)结果进行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观察大鼠组织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假手术组大鼠与其他3组肾切除术前,术后4,8,12,16周血清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体质量比较。结果:温脾汤组术后12,16周时血清肌酐[(9.4&#177;1.0),(12.8&#177;2.2)mg/L]显著低于模型组[(11.7&#177;1.7),(16.1&#177;1.7)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52,P&lt;0.01)。温脾汤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在术后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在术后12,16周时仍明显低于模型组(t=6.504~15.498,P&lt;0.05)。温脾汤和尿毒清组大鼠24h尿蛋白呈缓慢上升趋势,在各时相点均明显低于模型组(t=9.548~19.595,P&lt;0.01)。光镜下观察:温脾汤减轻了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结论:温脾汤能够明显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保护残余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