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动态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改变,探讨其与HBeAg血清学阴转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免疫机制. 方法 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干扰素γ的HB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频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数量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表达.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48周时有6例(占30%)患者出现HBeAg的阴转,分为HBeAg阴转组(n=6)和HBeAg未阴转组(n=14).伴随病毒载量的下降,HBeAg阴转组治疗后HBcAg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分泌IFN γ和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治疗前增强,同时也较HBeAg未阴转组增强,48周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斑点形成细胞数)的(661.25±281.97)×10-6对比0周时的(280.75±104.33)×10-6,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BeAg未阴转组治疗前后无改变.同时Treg数量逐渐下降,4周后趋于稳态;而NKG2D在治疗后12周开始持续上升,48周较基线值显著增加(P=0.000).Treg和NKG2D的表达趋势在HBeAg阴转组和未阴转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伴随病毒负荷下降,部分患者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呈一过性增强,与HBeAg阴转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恢复是清除病毒,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条件下bcl-XL、Bax的mRNA变化.结果表明:VEGF能阻止K562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无相关性(P>0.05);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bcl-XL的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Bax的蛋白表达降低;激活pro-caspase-3→caspase-3被阻止或减少.结论:通过影响bcl-XL/Bax表达比率可能是VEGF抑制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78例中疗程≥48周的45例纳入研究,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24周时HBeAg定量水平≤10 s/co的患者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治疗24周时的HBV DNA载量更能准确预测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36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2 lg或绝对值≤10 IU/mL的患者可获得较高的HBsAg阴转率,较治疗36周时的HBV DNA载量更能准确预测其HBsAg阴转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6周时HBsAg水平及HBsAg水平较基线的下降值是观察结束时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结论 治疗24周时的HBeAg定量水平可作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治疗36周时HBsAg水平及HBsAg水平较基线的下降值是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4.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肝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压力持久升高会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腹水、脾功能亢进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等。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是肝静脉楔压与肝静脉自由压之间的差值,为目前临床诊断PH的“金标准”。不同分期的肝硬化患者,其发生PH并发症的风险、预后和治疗目标不同,这一观念已得到广泛的认同。HVPG测定不仅有助于PH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事件的发生风险、进展程度和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并评估药物的疗效,近几年来在临床应用日益得到重视。2015年BavenoⅥ共识根据HVPG(≥10 mmHg)制订了临床显著性PH(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的概念,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无CSPH和伴有CSPH两类。CSPH是肝硬化PH患者病程进展中的关键阶段,提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静脉曲张、腹水、肝癌和失代偿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检测303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HE和TBA,并对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血清CHE逐渐下降,而血清TBA逐渐升高。血清CHE与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TBA与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临床上联合测定血清CHE和T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 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 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 ; 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 ~ 8.696)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 1.000)和年龄(OR=0.902,95% CI为0.839 ~ 0.970)无关.结论 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新生调节因子表达的状态及其在CML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1)CML患者骨髓和K562细胞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CML骨髓细胞和K562细胞的VEGF、VEGFR-1(Fit-1)和VEGFR-2(KDR)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562细胞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K562、HL-60和人脐静脉  相似文献   
88.
报告8例恶性肿瘤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其中淋巴瘤4例,乳腺癌2例,睾丸癌和急性白血病各1例。预处埋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足叶乙甙加全身照射或马法兰等。ABMT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  相似文献   
89.
对104例患者在同一部位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切片检查。结果表明,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诊断一致者达72.1%,不一致27.9%;骨髓穿刺涂片确诊率88.5%,活检切片确诊率81.7%,二项联合应用确诊率99%。二项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血液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0.
随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血浆置换疗法(PE)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难冶性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我院自1992年以来,成功地为6例不同疾病的病人进行了12次血浆置换术,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2~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