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IBO),细菌及内毒素转位,小肠转运时间及小肠通透性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治疗组20只(用等渗盐水),另20只肝硬化大鼠用西沙比利治疗,动物均测定各种参数如细菌和内毒素转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转运时间及通透性。结果:48%肝硬化大鼠发生细菌转位,与无IBO肝硬化大鼠比较,IBO肝硬化大鼠的内毒素和细菌转位发生率高,肠转远时间延长,小肠通透性增高。BT的细菌与IBO主菌群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西沙比利处理的肝硬化大鼠肠细菌和内毒素转位及IBO发生率降低,这与肠转运时间增快及通透性降低密切相关。结论:肝硬化大鼠内毒素和细菌转位可能是由于IBO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结果,而IBO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肠转运时间延长所致。西沙比利可加速小肠转运时间,改善小肠通透性,这有助于防治小肠细菌和内毒素转位。  相似文献   
62.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disease VOD)是由某种原因造成肝小静脉闭塞,出现黄疸、肝肿大、腹水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文没有将VOD直译为"肝静脉闭塞  相似文献   
63.
腹水纤维连结蛋白(Fn)、α1抗胰蛋白酶(AAT)、胆固醇(Ch)和唾液酸(SA)等指标曾波认为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近年文献对此亦有异议。为探讨它们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是否有价值,作者对63例不同病因腹水患者作了上述指标的检测,并与腹水总蛋白量(TP)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癌组各项指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肝硬化组(P<0.001),这些指标对于鉴别肝硬化与腹腔癌有较大价值。在原发性肝癌中这些指标均较低,与肝硬化组相近;而结核性腹水和心源性腹水这些指标均较高,与腹腔癌组相近。63例腹水的Fn、AAT、Ch和SA均与TP呈线性相关(r=0.7391~0.9224,P<0.001)。因此,这些指标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特异性不强,它们的升高除基本原因外,可能与血浆成分渗入腹水有关。  相似文献   
64.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蛋白质代谢有密切关系。恶性肿瘤患者常发生氨基酸代谢的紊乱,在恶病质时尤为显著。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改变,而血液红细胞内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肝癌患者红细胞内氨基酸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5.
用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柱(μ-Bondapak C18)分离测定尿液中甲氰咪胍的含量。采用SEP-PAK C18固相过滤柱作预处理,收集甲醇洗脱液进样,方法回收率在99%以上。用尿药浓度计算了甲氰咪胍的t_(1/2)、K_e及12h内原药在尿中的排泄量(%)。t_(1/2)及K_e的值和用血药浓度法算得的一致。但尿药法省略了沉淀蛋白质及溶剂提取步骤,所用每一支固相过滤柱可再生使用60次以上。本法操作简便,可供临床快速监测使用。  相似文献   
66.
67.
透明质酸的代谢与肝病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68.
多粘菌素B琼脂糖层析柱清除体液中内毒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9.
内毒素血症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严重肝病及其他许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引起发热、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尽管内毒素血症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无特别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0.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在甲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标记的葡萄球菌法对43例甲型肝炎(甲肝)进行了外周血的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同时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清中的内毒素。结果发现:43例甲肝的巨噬细胞吞噬率(PAM)为82.58±8.79%,与正常人(n=25)的PAM(71.08±3.10%)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PI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5.48±3.27Vs56.01±4.01,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