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藻酸钙复合凝胶与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尿道周围的成肌效应.方法 SD大鼠BMSC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用5-氮杂胞苷诱导生成肌样细胞;2%藻酸钠与1%氯化钙溶液以5∶1体积比配制藻酸钙凝胶,分别与BMSC和肌样细胞复合用于微量注射.7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建立SUI模型后分为BMSC凝胶组、肌样细胞凝胶组、单纯凝胶组和空白对照4组,每组再分为3小组,于膀胱颈尿道移行部黏膜下肌层注射相应的复合凝胶.4周、8周时取各组大鼠尿道横截面进行HE染色、荧光示踪照相以及结蛋白、α-横纹肌动蛋白(α-SMA)染色检查. 结果 获得的BMSC第3代细胞表面细胞因子抗体CD29阳性率为89.4%、CD34为3.3%、CD45为2.5%、CD105为46.0%,荧光示踪照相见第3代培养细胞表达强绿色荧光.BMSC凝胶组和肌样细胞凝胶组4周、8周时,凝胶边缘血管长入并逐渐增多,荧光示踪BMSC聚集于新生血管周围,肌样细胞呈长梭形样生长,结蛋白、d-SMA明显阳性表达. 结论 BMSC、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大鼠SUI实验模型的微环境中具有向肌细胞分化的潜力.BMSC直接体内微环境诱导分化与5-氮杂胞苷体外诱导形成肌样细胞后植入体内微环境继续分化,短期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并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57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入院行VVS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者为LMWH组(285例),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入院行VVS术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者为非LMWH组(290例)。观察2组患者DVT的发生及术后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情况,同时进行术前和术后5 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imer)检测;术后随访1个月,再次检测D-dimer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非LMWH组发生DVT 12例(80.0%),LMWH组发生DVT 3例(20.0%),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MWH组发生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分别为24、36例,LMWH组发生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分别为20、2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年龄≥60岁、心脑血管疾病、既往有下肢血栓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及CEAP分类≥Ⅳ级均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2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PLT、凝血功能指标(PT、TT、FG、APTT)及D-dimer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糖尿病、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既往有血栓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等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降低VVS术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潜伏时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杭州地区4家三甲医院收治的疑似药物相关性肾功能损害病例,分析潜伏时间的分布情况,以及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使用因素等对潜伏时间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药物性肾损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2例,69.64%的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周之内。非处方药的药物性肾损害潜伏时间比处方药短。潜伏时间≤14 d的病例eGFR最大降幅比潜伏时间>14 d的高。结论:大部分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建议用药后一周左右进行随访。14 d内发生的药物性肾损害严重程度较14 d后发生的重,对于早期发现的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4.
腘动脉挤压综合征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腘动脉挤压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腘动脉走行和腘窝软组织解剖异常,使腘动脉受到挤压进而导致的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此病较少见,缺血症状多不严重,因而易被延误诊断,给治疗带来困难。2004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们诊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感染后若不治疗,将持续存在并对胃的生理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目前幽门螺杆菌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随着耐药率上升,疫苗成为理想的对抗手段。在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工程中,动物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简要综述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建立需考虑的因素,根据菌株特性确定感染使用的菌株,再根据菌株确定动物种属,然后再细化感染细节,从而使模型更接近于人类感染情况,才能进一步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66.
孙思 《护理学杂志》2019,34(13):34-37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对预先指示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72例,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预先指示认知问卷调查患者。结果 41.3%的患者听说过预先指示,60.5%的患者愿意接受预先指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是否接受预先指示的独立因素有:文化程度、医疗决策主体、医疗决策中谁的意见最重要、病情难以逆转或疾病晚期是否放弃治疗、生存质量重要还是生存时间重要、是否听说过预先指示、是否听说过生前预嘱、是否听说过预立医疗代理人(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对预先指示的了解较少,但对预先指示持支持态度,提高患者对预先指示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预先指示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67.
患者男,67岁,2014年12月23日以“发现盆腔包块20 d”为主诉入院。查体:营养中等,神志清,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下腹部可见纵行长约1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反跳跃及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部可触及肿物,质硬,可推动,边界尚清楚,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存在。辅助检查: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罂粟碱和3H疗法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方法脑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手术过程中央闭脑动脉瘤后,局部应用罂粟碱溶液反复冲洗.在暴露出的动脉表面覆盖浸有罂粟碱的明胶海绵。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常规静脉应用罂粟碱。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使用3H疗法治疗。结果本组36例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出院时GOS评分:Ⅴ级16例,Ⅴ级9例,Ⅲ级4例,Ⅱ级1例,Ⅰ级6例。结论应用罂粟碱和3H疗法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足跟痛病症的发生与康复机制,为临床上足跟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跟痛患者足膝部CT、MRI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患者足膝部的骨骼-肌肉复合有限元模型。基于所建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小腿肌肉挛缩对足踝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在小腿肌肉提升力的作用下,足底压力从足跟区向足掌区转移,且不同肌肉作用力组合方案对压力分布不产生明显差异。足底筋膜张力升高,跟骨表面产生应力集中。在240 N作用力下,跟腱附着位置和跟骨结节处产生应力峰值,分别高达10.82、11.2 MPa。结论 小腿部肌肉和跟腱中产生应力集中,会导致足踝部生物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引发足跟部疼痛。释放集中应力恢复踝关节中各骨骼和关节的位置,从而改善整体生物力学环境的方法是治疗足跟痛的康复机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治疗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69例VAP病例,其中MDRO感染组125例及非MDRO感染组44例。MDRO感染组分为MDR-A组(对选用抗菌药物均耐药)78例和MDR-B组(对选用抗菌药物至少一种敏感)47例。分析比较各组间抗菌药物选用及预后情况。结果 VAP气道内分泌物共分离病原菌242株,其中MDRO173株(71.49%)。VAP主要的病原菌有克雷伯菌属(66株)、铜绿假单胞菌(64株)、不动杆菌属(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大肠埃希菌(17株),其中MDRO占各菌的比率为68.18%、50.00%、91.67%、88.89%、76.47%。MDRO感染组较非MDRO感染组预后差,MDR-A组预后最差(P0.001)。VAP患者持续发热、白细胞升高及肺部炎症进展亦提示预后不佳(均P0.001);治疗有效患者发病前、起始和培养后敏感抗菌药物的使用均高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均P0.001),而昏迷、早发VAP、多种细菌感染对VAP患者无预后意义(均P0.05)。结论 VAP患者MDRO感染高发,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