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Endoport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采用神经内镜Endoport技术治疗的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侧脑室额角1例,室间孔区1例,三角区3例。结果: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示脑膜瘤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Endoport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手术视野好等优点,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探索顶枕部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种至侧脑室三角区的经纵裂入路在外侧方向暴露范围,为临床设计、选择和改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动静脉血管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开颅并保留人字缝作为测量标志,观察后囟点前后桥静脉的分布情况,总结顶枕部桥静脉在后囟点前、后的分布规律。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导航辅助下模拟同侧和对侧的经胼胝体、经扣带回、经楔前叶入路共6种手术入路的手术路径,以导航棒模拟手术视线,以导航棒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代表手术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记录、计算各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并相互比较。 结果 没有桥静脉于后囟点和窦汇之间注入上矢状窦。在后囟点前方距离为s(s代表后囟点到窦汇的距离)的范围内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平均每个标本左侧有(1.4±0.5)条,右侧(1.6±0.5)条,双侧共(3.0±0.6)条。在同侧入路中,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对侧入路与同侧入路相同,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在切开脑组织位置相同的同侧和对侧入路中,外侧方向暴露范围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所有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顶枕部桥静脉集中分布在后囟点之前,后纵裂入路采用人字缝后方开颅较其前方更为安全。在经纵裂入路中,向外侧方向的暴露,经楔前叶入路优于经扣带回入路、优于经胼胝体入路,对侧入路优于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有利于保证导航准确性。对侧后纵裂经大脑镰经楔前叶(CITT)入路在功能保护、增加外侧方向暴露、保证导航准确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人型支原体 (Mh)耐四环素株耐药性状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51株Mh分别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和tetM基因检测。结果  51株Mh有 31株 (6 0 .78% )带有tetM基因 ,其中 2 5株 (四环素MIC≥ 32mg/L)对美满霉素 (XG16 .4 5mg/L)、环丙沙星 (XG8mg/L)、强力霉素 (XG5.58mg/L)和氧氟沙星 (XG4 .35mg/L)交叉耐药。51株Mh对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呈高度抵抗 ,其MIC90 均为12 8mg/L ,但对交沙霉素敏感 (MIC90 0 .2 5mg/L)。结论 提示耐四环素的Mh株对美满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和氧氟沙星呈现交叉耐药 ,交沙霉素可作为抗Mh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4.
刘腾飞  谢卫兵  刘莉  姚开泰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3):233-235,278,349
目的:利用pEGFP-N1质粒转染鼻咽癌细胞株,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为整体鼻咽癌可视化研究提供良好的试验材料.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质粒转染鼻咽癌细胞株,通过G418抗性筛选、亚克隆扩增获得GFP稳定表达的人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GFP的人鼻咽癌细胞5-8F-EGFP细胞株,比较5-8F和5-8F-EGFP发现,两者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布、裸鼠成瘤能力等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建立了非G418依赖、稳定表达GFP且保持母株细胞特性的人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为鼻咽癌整体可视化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内镜经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中4例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1例患者肿瘤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CT示手术区域和手术路径均无脑组织挫伤.1例复发脑膜瘤患者术后出...  相似文献   
57.
目的检测LAMC2、KLK6、SNCG等3个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5-8F-EGFR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R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基因在鼻咽癌肝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基于SYBR GREENⅠ法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5-8F-EGFR和5-8F-H3B-EGFR中LAMC2、KLK6、SNCG等3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论 LAMC2、KLK6、SNCG等3个基因在5-8F-H3B-EGFR中表达均上调,且与5-8F-EGF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RT-PCR能够敏感、特异地检测出5-8F-EGFR和5-8F-H3B-EGFR中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方便;LAMC2、KLK6、SNCG有可能成为判断鼻咽癌肝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8.
背景:虚拟膝关节镜系统在国内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价格比较昂贵,目前还无法得到推广应用,有鉴于此,作者设计、开发了一套虚拟内镜仿真设备,它可以让外科医生运用模拟手术操作器械在虚拟的关节腔环境中进行手术,获得训练效果。目的:评估本虚拟关节内镜系统对关节镜外科初学者的手术技能训练效果。方法:选择来自5所不同大学的实习医生和不同医院的医生24名,其中无关节镜操作经验的实习医生16名,有关节镜操作经验的专家8名,16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受训组和未受训组,每组各8名。在对受训组进行系统培训之后,使其分别在虚拟关节镜系统操作中和临床手术操作中与未受训组以及专家组作对比;将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与结论:在虚拟内镜系统操作中:未受训组与受训组人员之间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115)。在临床关节内镜手术操作中,未受训组和受训组人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受训组成员与专家组成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3)。表明虚拟关节镜系统对初学者的手术操作技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也表明虚拟手术操作技能的提高与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CR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136685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3月—2011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578例,其中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一支或多支血管狭窄50%以上)287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没有其他粥样硬化证据)291例.冠心病组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单只病变组(n=104),双支病变组(n=89)和3支病变组(n=94).提取患者血液白细胞基因DNA,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趋化因子CCR7基因rs313668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CCR7基因rs3136685单核苷酸多态性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GG型、AG型和AA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9%、45.6%、11.5%,在对照组分别为43.0%、44.3%、12.7%,两组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4.3%、34.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CCR7基因rs3136685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3支病变3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R7基因rs313668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乙醇大剂量快速干预对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细菌脂多糖(GalN/LPS)诱导制作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制模前30 min予乙醇大剂量(4g/kg)快速(一次性腹腔注射)干预,制模后1、8 h采集血清和肝脏样本,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衰竭,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分析肝组织中5个促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乙醇干预后TNF-α、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炎症细胞因子TNF-α、MIP-2、mKC、IL-1β在肝脏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乙醇可降低D-氨基半乳糖/细菌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的死亡率以及肝衰竭程度。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