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系统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系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9月~2004年3月,应用TC-Dynamic人工全膝关节系统行TKA10例12膝(TC-Dynamic组),术前膝关节KSS(kneesocietyscore)评分为16.08±11.58分,功能评分为13.75±19.79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为75.00±26.46°。同期使用Scorpio假体行TKA30例50膝(Scorpio组),术前膝关节KSS评分为19.48±9.67分,功能评分为3.16±19.82分,膝关节ROM为80.80±22.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KSS评分和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以及膝关节ROM的提高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40~210d,平均130d。TC-Dynamic组术后KSS评分为88.83±4.04分,较术前改善72.75±14.47分,功能评分为79.17±5.15分,较术前改善65.42±19.47分;ROM为107.92±11.57°,较术前提高32.92±32.22°。Scorpio组术后KSS评分为85.68±7.36分,较术前改善66.20±10.44分,功能评分为71.40±12.70分,较术前改善68.24±25.35分;ROM为109.20±11.13°,较术前提高28.40±26.41°。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均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TC-Dynamic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设计合理,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TKA中正确的下肢力线、合理截骨和软组织平衡及屈曲伸直间隙平衡等,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和保证假体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屈曲位骨性强直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与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屈曲位骨性强直的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自1987年12月~2000年12月,对16例30膝屈曲位骨性强直的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二次截骨加软组织平衡的方法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选择对骨性融合的髌股及胫股关节进行切割的正确方法,使切割中的骨量分配及关节线的定位恰如其分。经过随访,进行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和膝关节HSS评分,用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经过平均67.1个月(1~14年)的随访,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72.5°(45°~100°),膝关节残留屈曲度数(伸展滞缺)平均为7.8°(0°~15°),HSS评分平均为78.7分(71~89分),比术前提高了47.3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屈曲位骨性强直的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二次截骨加软组织平衡方法以及正确的骨性融合髌股和胫股关节切割方法可成功地矫正膝关节畸形。随着膝关节置换技术和康复手段的不断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未洗涤伤口引流血回输在凝血功能上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5~7月间行TKA的患者30例46膝,男7例,女23例;年龄29~75岁,平均56.9岁;骨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4例,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16例。术后常规使用Stryker公司的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予以自体伤口引流血回输,同时检测患者和伤口引流血中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1)患者术后6h静脉血及术后2~6h伤口引流血中的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均低于术前静脉血,而术后2~6h伤口引流血中的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也低于术后6h静脉血,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术后2~6h伤口引流血中的纤维蛋白原未测到,术后6h静脉血中的纤维蛋白原低于术前静脉血,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以上所能测出的数值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未见到凝血功能异常及DIC发生;(4)D-二聚体术前多处于正常范围内(<200ng/ml),而术后2~6h伤口引流血及术后6h静脉血中几乎全部大于2000ng/ml。(5)性别、术式及病因对凝血因子的变化无影响。结论TKA术后伤口引流血中凝血因子虽然有显著性变化,并有引起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但未经洗涤的伤口引流血回输给患者,在凝血功能上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34.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病情发展缓慢,但最终破坏整个受累的关节,导致关节功能障碍^[1]。膝关节是OA的好发部位之一。对膝OA而言,首先应采取如理疗、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关节腔内注射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钠等保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水平,探讨D-dimer术前水平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行关节置换的109例患者,其中RA 52例,骨性关节炎(OA)41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S)16例;其中RA患者根据类风湿因子(RF)血清浓度,分为RF(-)组及RF(+)组。所有患者进行纤溶、凝血、血常规及炎性相关指标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血浆中的D-dimer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并明显高于OA、AS(P<0.01)。15例RA患者RF定量检查在正常范围,即RF(-),但D-dimer血浆浓度均值仍然增高,平均为(745±98)ng/ml,与OA、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imer与RF、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有密切相关性(P<0.01)。结论RA患者存在与OA、AS明显不同的纤维蛋白溶解。D-dimer在RA中存在明显增高的规律,因此RA患者D-dimer水平增高,不能作为DVT发生可能性大的可靠依据,也不能以此项增高而增大术后抗凝药剂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术前和术后联合使用一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后疼痛、出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观察其安全性和对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的有效性。方法:2002-02/0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选择准备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患者共30名,男5例,女25例:进行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患者分为两组:①罗非昔布组:麻醉诱导前一两个小时给予口服罗非昔布25mg,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的方法,术后给予PCEA连续3d镇痛,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继续给予口服罗非昔布25mg。②安慰剂组:麻醉诱导前一两个小时及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给予口服安慰剂,其余同罗非昔布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改良数字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以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合并用罗非昔布可明显降低术后24h静息时和48h静息时和活动后疼痛评分(P&;lt;0.05);并在术后第1天减少经肌注芬太尼补救治疗(x^2=3.84,P&;lt;0.042),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罗非旨布组术后24h患者总体镇痛满意度可达到Ⅲ或Ⅳ级100%(15/1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0%(9/15)(x^2=6.71,P=0.006)罗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54.7&;#177;330.9)和(653.7&;#177;4615)mL.(t=-0.689.P=0.497)。罗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左膝术后关节引流量分别为(870.3&;#177;392.5)和(814.5&;#177;314.1)mL,(t=-0.430,P=0.671);右膝术后关节引流量分别为(861.0&;#177;411.9)和(685.3&;#177;349.9)mL,(t=-1.259,P=0.218)。罗非昔布组的患者在术后两周出院时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安慰剂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经术后2年的随访后,则活动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两组患者在术前的活动度就存在差异,尤其右膝关节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一对患膝术前和2年后随访时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进行计算并行对比,经f检验,罗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血肿,关节积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应激性溃疡及出血等并发症一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罗非昔布这种环氧合酶2特异型抑制剂,可以有效的减轻如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术后疼痛,同时不增加非类固醇类抗炎(NSAIDs)药物所带来的危险如上消化道不适及增加术后出血量等。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对患膝长期活动度及功能并无任何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正>膝关节表面有一层软骨,就是我们常说的"脆骨",它是没有神经的。由于各种原因,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损伤等,导致关节软骨发生磨损,进而露出软骨下面的骨头。与软骨不同,骨头里面是有神经的,当骨头出现磨损时,患者就会感到疼痛。在疾病早期,可能只是运动量比较大时才会感到疼痛,对于50~60岁的患者而言,是否手术可能会犹豫不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经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对121例经低分子肝素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经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50.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13.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为72.4%(P<0.005),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近端DVT发生率为3.3%,远端DVT发生率为47.1%.结论尽管采用LMWH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仍然很高,术后有必要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5年5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203例,左侧224例,右侧181例,年龄28岁~93岁,平均(61.43±27.82)岁,总结翻修原因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等。[结果]假体松动280例,其中柄松动87例,臼松动39例,柄和臼假体均松动154例;翻修前假体平均使用时间6个月~24年,平均(6.68±4.82)年。感染66例,其中16例一期旷置,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行假体置入;其余50例均行一期翻修假体置入。关节不稳所致脱位15例,均为闭合复位失败或保守治疗失败, 3例行单纯切开复位, 3例更换内衬和股骨头,1例更换股骨侧假体,3例更换髋臼侧假体,3例行全髋翻修。聚乙烯衬垫磨损但假体无松动14例,8例予以更换内衬和股骨头,4例更换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2例行全髋翻修。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1例,5例仅置换髋臼侧,更换股骨头假体,6例行全髋翻修。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1例,以捆绑带固定或钢板螺钉固定或更换加长柄假体结合内固定等治疗。假体机械断裂6例,予以更换假体。股骨柄假体偏心距过大导致疼痛1例,予以更换股骨柄假体。髋臼螺钉位置不当导致坐骨神经症状1例,予以调整髋臼假体和螺钉位置。[结论]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原因,其次为感染、脱位、聚乙烯磨损、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方案需根据假体失败的原因、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0.
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和重建,在髋关节软组织张力的平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调节软组织平衡的主要手段。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1/2005-0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76例,随访资料均完整,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随访时间16 ̄29个月,平均23.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使用Zweymüller双锥形螺旋臼及SL-PLUS矩形直柄(颈干角135°,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均为28mm)。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拍摄双髋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偏心距与髋外展肌力臂具有正相关性(r=0.523,P<0.001)。②髋关节术后活动度、Harris评分与股骨偏心距均存在明显回归相关关系(r=0.419,0.326,P<0.001)。③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对下肢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χ2=4.62,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与髋外展肌的力臂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功能改善及稳定性增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