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 挥发性全麻药(volatile anesthetics,VAs)对蛋白质功能的调节机制是分子药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总体证据显示VAs是通过影响变构(如干扰闸门)的方式而非竞争(如与配体结合位点直接相互作用)的方式调节离子通道的功能.目的 对挥发性全麻药作用机制的变构理论作一综述.内容 VAs异氟烷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配体结合区复合体的高分辨力晶体结构,首次详尽地揭示了VAs与已经确认的变构腔(在整体蛋白激活与失活状态之间的构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结合的原子景象,而在这个配体结合区内异氟烷结合位点发生的一系列两性分子的相互作用,与以前在蛋白质模型中通过X晶体法观察到的假定的“麻醉药共同结合模式”非常一致,提示这种对蛋白质功能的变构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的机制相同.趋势 VAs的变构调节方式可能在CNS的特定靶位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钠通道可能是吸入全麻药作用的靶位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全麻药作用的分子机制虽未完全明了,但目前认为其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电压门控型钠通道可能是吸入麻醉药的作用靶位之一,本文综述了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低容量液体复苏、脑垂体后叶素复苏对创伤早期重度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HS)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24只,股动脉放血,制作重度UHS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A组(延迟复苏组);B组(低容量液体复苏组);C组(脑垂体后叶素组)。观察各组放血前即刻(TO)、达到目标血压时(T1)、实施三种复苏方法后1h(T2)、复苏平稳后2h(113)各时点的HR、MAP、CVP、血气分析及各组的出血量和72h存活率。结果1、2时点,A组的CVP、MAP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B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TO;在T2时点,A组的PaO: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中心静脉血乳酸(BL)和碱剩余(BE)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BE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点,B组和C组的BL和BE均组和明显高于1、0时点(P〈0.01),低于T1时点(P〈0.01)。三组间的Hot、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h内存活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低容量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重度UHS时的存活率;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的复苏效果优于低容量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66例成人重症心脏病手术病人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应用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6例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心肌灌注方法的成人重症心脏病手术病人的体外循环的资料,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心脏停搏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复跳时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为63~268 min,平均(131.5±4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8~146 min,平均(88.4±45.1)min,自动复跳64例(97%),心脏停搏时间15~220 min,平均(87.9±63.1)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复跳时间5~700 s,平均(181±159)s。电击复跳2例(3%)。转中尿量300~800 ml,平均(422±110)ml。转中常规超滤及零平衡超滤,超滤液1 200~2 500 ml,平均(1 600±420)ml。术中出血量300~1550 ml,平均(630±240)ml,术中输血量600~1 200 ml,平均(840±230)ml。术后死亡1例(1.5%),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应用于重症心脏病手术心肌保护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糖尿病足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使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喉罩插入即刻(T_2)、喉罩插入后5 min(T_3)、喉罩拔除即刻(T_4)、喉罩拔除后5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及血氧饱和度(SpO_2),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T_0~T_5各时间点MAP、HR、RR、P_(ET)CO_2及Sp 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8±1.9)min,术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苏醒快速,术中未见不良反应,适用于各类糖尿病足手术。  相似文献   
16.
吸入麻醉药的麻醉效价与脂溶性相关 ,提示吸入麻醉药作用于 CNS的脂质区域。烷烃类的脂溶性很高 ,但其油气分配系数 (O/ G) - MAC相关曲线明显小于传统吸入麻醉药 ,且两者之积的变异系数较大 (77% )。与传统吸入麻醉药相反的是烷烃类的水 /气分配系数 (S/ G)极低 ,但其 MAC× O/ G× S/ G值较恒定(0 .0 77± 0 .0 18)。提示吸入麻醉作用的产生可能还与双极性区域有关。本研究拟探讨吸入麻醉药和烷烃类麻醉效应的相互作用。材料和方法 选用 3种传统吸入麻醉药 (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 )和 3个烷烃 (戊烷、己烷和庚烷 ) ,将这六种药物…  相似文献   
17.
18.
2112例单种和4011例两种麻醉剂下胃肠镜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内镜诊疗时常应用镇静麻醉剂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内镜插入的痛苦,但是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无痛内镜检查至今不能广泛开展。我院2000年7月至2006年6月,开展无痛内镜诊疗6123例,开始阶段单纯应用异丙酚,后联合应用依托咪醋。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符合适应证的住院及门诊患者6123例,男性3871例,女性2252例,年岭12~84岁,平均48岁。开始应用异丙酚内镜诊疗2112例,4例出现呼吸暂停,后改用依托咪酯加异丙酚4041例。2.方法:按麻醉要求常规准备。术前2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芬太尼0.05~0.1mg,以避免麻醉药物对血管的局部刺激,3~5min后开始使用麻醉剂。单种异丙酚用量为1~1.5mg/kg,约每l0s给药40mg,共计2112例:联合用药时先静脉推注依托咪醋0.15~0.2mg/kg,后静脉推注异丙酚0.5~1mg/kg,推注速度一般控制在每10s2~4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或曲马多肌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剖腹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吗啡组(LM组)、氯诺昔康+曲马多组(LT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2例。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前三组分别肌注氯诺昔康8 mg﹢吗啡5 mg、氯诺昔康8 mg﹢曲马多50 mg、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1、2、4、8、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8 h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LM组和LT组患者术后1、2、4 h的VSA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1),8 h的VSA评分仍优于C组(P<0.05),8 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1)。LM组术后2 h的Ramsay评分高于C组(P<0.01)和LT组(P<0.05),LT组高于C组(P<0.05)。LM组和LT组术后8 h内恶心发生率均为66.7%、明显高于C组的25%(P<0.01),但LT组呕吐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1)和LM组的33.3%(P<0.05),均未见呼吸抑制及SpO2下降。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或曲马多肌注可有效抑制手术后4 h内的疼痛,减少术后8h内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院前镇痛的情况特殊、意义重大,阿片类药物作为临床上主要的伤害性刺激镇痛药物,如何在院前环境中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地应用始终是个问题。近年来学者们对常用阿片类药物单一或复合用药的特点和优劣分别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对给药方案、给药途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但目前此类药物在院前镇痛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药物使用率不高以及适应证把握等问题应值得关注。而多模式镇痛可能是未来院前镇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