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第一跖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踇趾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远端蒂第一跖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踇趾皮肤缺损21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小4.0cm×2.5cm,最大7.0cm×4.0cm。跖背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应用腹股沟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2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与周围皮肤质地颜色相近,外形美观,无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达10~12mm。供区瘢痕无触痛及挛缩等并发症。结论远端蒂第一跖背动脉皮支皮瓣手术切取方便,质地优良,可以重建感觉,是修复踇趾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变化与作用。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与模型组(n=50),模型组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钳夹联合后肢石膏制动诱导后肢DVT,并分别在造模后2、5、10、15、25 h各处死10只大鼠取材,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股静脉内皮组织IL-6 mR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 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2 h未见血栓形成,但从5 h开始出现血栓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逐渐增多。模型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 mRNA水平在造模后逐渐升高,于15 h达高峰;模型组大鼠血清IL-6、PAI含量变化情况与IL-6 mRNA变化一致,但血清tPA浓度变化则与前两者相反。模型组以上各指标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大鼠DVT过程中IL-6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PAI的产生、抑制tPA的活化来促进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颈后路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PECD)与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所行的手术方式分为PPECD组(n=42)及ACDF组(n=4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前、后颈及上肢视觉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手术邻近节段左、右侧屈曲及前屈后伸测定值和颈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及上肢VAS和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PPECD组邻近节段左、右侧屈曲及前屈后伸测定值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CDF组较术前增大(0.05),并且大于PPECD组(0.05); PECD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优于ACDF组(0.05)。结论 PPECD和ACDF均能显著改善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PPECD对维持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邻近椎体节段退变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5.
唾液腺显像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过程中是否有影响显像结果的因素存在,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0例患者进行唾液腺显像,受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并固定头部.静脉“弹丸”注射99TcmO4-洗脱液5mCi,即刻行前位唾液腺动态显像,每分钟采集1帧图像,连续采集30分钟.在采集到20分钟时,让受检者口含并嚼碎维生素C 400mg,刺激唾液腺的分泌,然后继续按照同样条件采集10分钟,获得唾液显像图像和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该30例患者的唾液腺显像图像和时间-放射性曲线结果对诊断准确性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显像剂注射渗漏、显像过程中受检者体位变动、给予维生素C时间的早晚及感兴趣区(ROI)的勾画等是影响唾液腺显像质量和摄取率、排泌分数等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唾液腺显像的影响因素很多,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是确保取得准确结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和预判疫情防控期间DRVR高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DRVR预防措施,监测疫情期间DRVR和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析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24日)本中心监测到全血献血者发生DRVR 94例,发生率为0.70%(94/13 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1.46%(481/32 879)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P0.01);疫情期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1.54%(206/13 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2%(664/32 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结论疫情期间实施经分析预判制定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DRVR和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充分保障疫情期间献血者安全。  相似文献   
67.
68.
张芳  何涛  罗园柳  阮红 《微创医学》2012,7(4):438-440
心电图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课程、桥梁课程。由于心电生理知识的理论性过强,并且非常抽象,以及要求形象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太强,以致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望而生畏。在诊断学教学中,心电诊断的讲授向来都是一个难点问题。现根据近年来心电图  相似文献   
69.
笔者在诊疗活动中,曾遇到3例静脉滴注青霉素后致呃逆的病例,此3例又恰好是祖孙三代,现介绍如下:患者分别为:男,65岁;男,36岁;女,10岁。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5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胆漏2例,胆囊床周围积液5例.胆囊床周围积液病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经EST治疗,以上病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