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8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原癌基因c—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进展期GIST治疗上的一次飞跃,本文对GIST的诊治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理检查提示(小肠)胃肠间质瘤,大小3cm×3cm×2.5cm,伴坏死,核分裂相0-1/50HP,核异型性轻度。免疫组化:S11-203:S-100(-),Actin(-),NSE(-),CD117(+),CD34(+),SMA(+)。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月未见再出血。结论小肠间质瘤较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小肠镜、CT等均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确诊尚需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致病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本院 1999年 1月~2 0 0 1年 12月黄杆菌属医院感染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黄杆菌属感染率为 1 6 % ,绝大多数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 ,占 84 4 %。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 (78 1% ) ,菌血症次之 (12 5 % )。高龄、入住ICU病房、患严重基础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为其主要易感因素。药敏结果显示 :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率最高 (94 7% ) ,喹诺酮类对黄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性 ,氨基糖甙类和大多数 β -内酰胺类普遍耐药。结论 黄杆菌属已成为医院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特点和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UC患者男女比例大致相仿,以40~49岁者居多,以黏液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轻、中型者占89.6%,重型者占10.4%.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及浅表溃疡最多见.病变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最多,占58.6%.结论 UC的发病率在近10年明显增高,发病多以轻中型为主,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接受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108例,以其中完成随访要求的1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76)和死亡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术后治疗,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肿瘤部位、术后病理(PT)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及术后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辛伐他丁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甲唑蓝 (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 结果 辛伐他丁可明显降低MNK4 50 胃癌细胞增殖活性、S期细胞比和PI值 ,在 >1μM浓度时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时加入甲羟戊酸(MVA)则可逆转辛伐他丁的抑制作用。另外 ,辛伐他丁对胃癌细胞经过G2 期也具有一定阻抑作用。 结论 辛伐他丁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增殖 ,提示辛伐他丁具有抗肿瘤作用 ,可作为胃癌辅助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7.
内镜下准确识别早期病变是提高早期胃癌筛查率的关键,而精准的病理学诊断是提高内镜诊断技术的有力后盾。日本是早期胃癌筛查工作非常成功的国家之一,而日本胃癌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有较大差异。本文介绍了日本胃腺瘤及早期高分化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并与WHO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病理医师理解日本胃癌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药物性食管炎是指服药时因药物滞留在食管内,刺激食管局部组织,使药物与食管黏膜接触处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文献报道多种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食管炎,尤其是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共发现药物性食管炎8例。  相似文献   
89.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指位于十二指肠乏特氏壶腹(主乳头)周围直径2~3 cm范围内凸出于肠腔的黏膜袋,乳头可位于憩室内或附近.在临床上合并胆胰疾病十分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引起胆胰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乳头旁憩室机械压迫所造成的引流不畅和胆汁郁积,亦可是括约肌闭锁不全发生逆行感染所致.尽管括约肌切开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是伴有周围憩室的乳头切开难以达到理想的长度,同时容易损伤憩室缘及造成十二指肠穿孔.  相似文献   
90.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常规胃镜发现的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发现息肉10例,黏膜炎性隆起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23例,间质瘤12例,脂肪瘤1例,胆囊外压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结论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及相邻器官组织结构,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