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盐胁迫下舟山新木姜子1年生苗形态变化及生理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的耐盐机制,用水培的方式以氯化钠(NaCl)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模拟盐胁迫环境,试验了舟山新木姜子1年生苗的耐盐性。形态观察及生理指标测定表明,随着盐质量浓度的升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升高(3.373~3.749 mg.g-1),Na /K 由0.087上升到0.119,膜透性增加(41.30%~61.42%),叶绿素质量分数下降(14.08~11.03 mg.g-1),引起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新芽数和新根数明显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电导率上升趋缓,叶绿素质量分数小幅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受试苗木在9 g.L-1NaCl处理下生长受抑制,达显著水平。舟山新木姜子能耐受6 g.L-1NaCl处理,属中度耐盐树种。图5参21  相似文献   
42.
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分化与脱分化是现代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综述了植物细胞分化、脱分化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调控。结果表明:从形态结构水平很难找出标志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特征规律。激素被证明对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调控起作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受到普遍的关注。参18。  相似文献   
43.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且出油率与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同出籽率和果皮厚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图3 表3 参12  相似文献   
44.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后10~12周的幼胚为外植体,建立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同时分别对山核桃胚性愈合组织和体细胞胚诱导的碳源种类和质量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的山核桃胚性愈合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蔗糖、海藻糖和麦芽糖,诱导率达33.3%;在培养基中添加20 g.L-1葡萄糖,胚性愈合组织诱导率最高,达5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蔗糖为山核桃体细胞胚诱导的最佳碳源种类,体细胞胚诱导率显著高于葡萄糖、海藻糖和麦芽糖,诱导率达23.3%;在培养基中添加45 g.L-1蔗糖,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30.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体胚在WPM培养基(木本植物用培养基)附加5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达20%,显著高于附加0,10,15,20,25,30 g.L-1蔗糖的体胚萌发率。  相似文献   
45.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后60,75和100 d的幼胚为外植体,金属硫蛋白(MT)复合维生素+ 20 g·L-1葡萄糖+10 mg·L-1腺嘌呤+500 mg·L-1水解酪蛋白作为基本培养条件,研究山核桃幼胚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基本培养基对山核桃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核桃花后60 d的幼胚培养56 d后未形成不定芽,花后100 d的幼胚比花后75 d的幼胚诱导产生的不定芽多而且长;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山核桃不定芽诱导以0.010 0 mg·L-1 4-氨基-3,5,6-三氯吡啶羧-酸(Picloram) + 3.0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为启动培养基较佳;当6-BA质量浓度一定时,随Picloram质量浓度增加不定芽数量差异不显著;当Picloram质量浓度一定时,随6-BA质量浓度增加,产生不定芽数逐渐上升,但当6-BA达10 mg·L-1时,不定芽出现明显玻璃化现象;2,4-D的添加不利于外植体不定芽产生;MS(Murashige and Skoog)是最佳基本培养基。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46.
影响山核桃产量气象因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揭示气象因子对山核桃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安市3个主要山核桃产区2008—2010年气象数据和实际山核桃产量数据,运用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山核桃产量和气温、降雨量及降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产量与花芽分化期日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946;与开花授粉期降雨量、降水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796;模型计算得临界日均气温为2.4℃,降雨量临界值162 mm,平均降水时间临界值21 d。【结论】山核桃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极端天气对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以突破种鳞第8周至第15周种子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香榧幼胚胚龄、生长素等对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以及体细胞胚直接发生的影响,筛选出高胚性感受态的香榧幼胚胚龄,并根据幼胚内源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质量分数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高胚性感受态的香榧幼胚生理特点。结果表明:在SH附加0.1 mg·L-1 NAA培养基中培养,第9周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为48.3%,第10周幼胚的体胚直接发生率最高,为42.7%;而培养于SH基本培养基中的第14周幼胚直接萌发率最高,为65.1%。香榧不同胚龄幼胚内源ABA及IAA质量分数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香榧幼胚的内源IAA及ABA质量分数具显著差异(P < 0.05)。其中香榧第8周幼胚内源IAA的质量分数最高,为53.90 ng·g-1,随着胚龄的逐渐增加,内源IAA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第15周内源IAA质量分数最低,为35.60 ng·g-1。内源ABA质量分数随着胚龄的增加呈先缓慢下降,再快速上升,后下降,其中第15周达到最大值,为160.20 ng·g-1。通过对香榧幼胚离体培养及内源激素的测定,发现香榧第8~12周幼胚具有较高的胚性感受态。该研究结果对维持香榧幼胚高胚性感受态,开展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及体胚发生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8.
以蝴蝶兰品系RSW1试管苗为材料,取其根尖分生组织诱导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研究6-苄基腺嘌呤(BA)与α-萘乙酸(NAA)不同浓度的组合,不同切割方式,不同有机添加物(椰子汁、蛋白胨、香蕉汁、马铃薯汁)、不同pH值、不同培养方式(固体、液体)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任何激素有利于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添加有机添加物显著促进原球茎增殖,其中以150 mL/L香蕉汁增殖效果最好;选择镊子轻轻拨开的蝴蝶兰原球茎团块进行增殖,不易褐化;原球茎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增殖效果比固体培养基好,最适pH值为5.0.原球茎在整合优化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6.53.  相似文献   
49.
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解决通识人才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林学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状况调查,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出了新时期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特别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培养方案不断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0.
在山核桃天然分布区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居群,对当年生山核桃的果长、果宽、果形比、壳厚及单果重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山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广泛变异。5个性状在居群内F值介于0.39~1.97,居群间F值为38.54~73.18,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实表型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壳厚,最小的为果形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