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幽门螺旋杆菌与残胃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但尚无肯定的结论.本文就残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残胃癌发生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谷氨酰胺、精氨酸强化的TPN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配对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间结直肠癌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自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精氨酸(Arg)强化的TPN,对照组应用常规TPN,所有病例均于术前及术后第4天、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L3、CI)4、CD8、CD4/CD8)。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术后第4天降低,术后第8天均有所恢复。实验组术后第8天IgA、IgG、CD3、CD4、CD4/CD8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强化的TPN能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53、Surviv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53和Survivin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大肠腺癌组织标本60例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其survivin和p53的表达,分析二者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和Survivin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p53表达阳性大肠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大体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p53的突变和Survivin过度表达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大肠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洪强  黄顺荣 《右江医学》2008,36(6):733-736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结构老龄化倾向,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死亡率较高。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年来为了探讨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结直肠癌变的产生是由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协同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红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临床研究分组原则,将598例确诊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5例为单纯使用化疗组,393例为参红胶囊加化疗组。两组患者均分别连续给予治疗药物60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卡氏(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红胶囊联合化疗组肿瘤患者的总缓解率42.0%(对照组23.9%);疼痛、咳嗽、乏力和食欲不振的平均改善率为71.9%(对照组48.3%);Karnofsky评分提高了27.0%(对照组17.1%);CD3^+和CD4^+数量增加11.6%和19.3%,CD8^+则降低22.6%,CD4^+/CD8^+用药后增加54.2%;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也明显提高,IgG和IgA含量增加(P〈0.05),而白细胞的下降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该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参红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的对照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6月7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5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17例,1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TME手术原则完成21例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回顾性总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GLQI质量量表随访调查分析其生存质量.结果 21例病人成功进行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60~310 min ,平均209.29 min;术中失血量50~200 ml ,平均127.14 ml;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的距离2~5 cm ,平均3.07 cm,切缘癌细胞阴性;平均清扫的淋巴结数目11.24个,术后2~3 d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地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9 d.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高、美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生存质量高,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胆、胰、脾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施行腹腔镜肝、胆、胰、脾手术137例,其中肝切除4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74例,胰腺假性囊肿手术8例,脾切除13例。结果123例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13例为腹腔镜辅助手术,1例手助腹腔镜手术。全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胆、胰、脾手术拓展了腹腔镜在腹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操作要领,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MMP13和MMP7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均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它们的作用是降解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目前关于MMP13和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报道很少。本研究在于探讨MMP13和MMP7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机制,为防治其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腹部切口疝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肺等多种合并症,且腹壁结构薄弱,所以老年腹部大或巨大切口疝治疗困难,我院对老年腹壁切口疝行外科治疗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