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医药卫生   39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噪声应激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8只.实验组和模型组分别在应激前30 min腹腔注射MT(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以56式冲锋枪射击时产生的120 dB(A)的脉冲噪声,对实验组及模型组大鼠进行连续噪声刺激.噪声应激后,观察MT对各组大鼠血浆中皮质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匀浆中SOD,MDA的影响.结果:肝脏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实验组大鼠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醇、血浆及肝组织匀浆的MDA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及肝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血浆皮质醇的浓度、血浆及肝组织匀浆的MDA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浆及肝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MT能减轻噪声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2.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只)。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肽(CGRP)含量,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与针刺前比P<0.05或P<0.01),使血浆和胃体粘膜中的CGRP含量增加(P<0.05或P<0.01);而针刺上巨虚穴有同样的作用趋向,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针刺非经非穴组未见这一变化。[结论]说明电针足阳明胃经穴位,尤其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粘膜的血流量,这种改善可能与针刺影响血浆和胃粘膜的CGRP含量升高有关,这可能也是电针足三里可以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3.
西安地区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264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2 1a中行胃镜检查 4 2 6 5 8例 ,共检出消化性溃疡 (PU ) 2 6 4 2例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 (DU ) 15 5 2例 ,胃溃疡 (GU) 987例 ,占总数的 37.4 % ,复合型溃疡 (CU)最少 ,为 10 3例 .DU ,GU及CU之比为 1.5 7∶1∶0 .10 ,GU987例中以胃窦及胃角最多 ,共 793例 ,其次是胃体溃疡 15 1例 ,胃底溃疡 4 3例 ,它们分别占GU总数的 80 .3% ,15 .3%和4 .4 % ,胃窦及胃角溃疡、胃体溃疡和胃底溃疡之比为 5 .2 5∶1.0 0∶0 .2 8.男 2 2 10例 (83.7% ) ,显著多于女 4 32例(16 .3% ) ,两者之比为 5 .11∶1.0 0 .G…  相似文献   
114.
胃癌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裕新  许才绂 《医学争鸣》1992,13(6):470-471
  相似文献   
115.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30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缓18例,占60.0%,其中,溃疡样型4例,动力障碍样型7例,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41.7%异常,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83.3%异常,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足三里”组、“足三里” +免疫抑制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P物质放免活性 (ir SP)和血管活性肠肽放免活性 (ir VIP)含量的变化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同时 ,脑垂体和外周血中ir SP、ir VIP的含量也明显升高。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机理可能与相应脑肠肽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 ,并通过这些免疫递质对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电针“足三里”穴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CD8+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模型组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T8细胞百分率、RBC 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8.
119.
Itiswellknownthatelectroacupuncture(EA)hasanevidentregulativeeffectonthefunctionalactivityofthe gastrointestinalsys tem[1 ] andhasbecomeanimportantmeasurefortreatingdiseases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2 ] .Butitsmechanismsarestillincompletelyknownatpresent.Re…  相似文献   
120.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immune system was observed in the rat by using micro- whole blood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ssay to detect chang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 subgroup and employing red blood cell (RBC) C3b receptor- yeast rosette test and red blood cell-IC rosette test to analyze erythrocytic immune function. Resuits showed that after EA of “Zusanli” (ST 36), CD4^ , RBC-C3bRR and RBC-ICR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normal ra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CDs had no any considerable changes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D~ and RBC-C3bRR was found. In immtttaosuppression model rats, the values of CD4^ and RBC-C3bRR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hile CD8^ had no any striking changes; but after EA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evident differences between EA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in the above-mentioned indexes. There were also no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on-acupoint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in those indexes. Results suggest that EA of “Zusanli” (ST 36) can raise T cell immune function and RBC adhesion function in both normal rats and immunosuppression model rats, both of which presen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