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伊曲康唑治疗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梅  陈崑  顾恒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0):642-643
采用伊曲康唑治疗1例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男,4月大,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渐波及颈部、面部,口腔内有一灰白色膜。真菌镜检口腔内芽生孢子及假菌丝阳性,颈、臀部分泌物真菌培养白念珠菌生长。予伊曲康唑20mg[5mg/(kg·d)]口服15天,皮损好转。3个月后随访,皮肤恢复正常,未见复发。查肝功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法律课程的重要性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论证,但是我国部分院校依然存在对法律教育不够重视,课时设置不足等现象,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刘晓楚  顾立  鞠梅  张润 《广西医学》2021,43(23):2850-2855
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需求Kano属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内27家养老机构内773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以及自制《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相关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健康保健服务需求,根据改进Kano模型的分析方法划分服务需求属性,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需求Kano属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改进Kano模型细分下,12项健康保健服务可以划分4项期望型需求(O)、2项不太魅力型需求(A3)、6项无差异型需求(I).12项服务中仅有1项服务|Worse系数|≥0.5,12项服务均呈现Better系数>|Worse系数|的情况;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健康保健服务需求共提取出3个公因子,命名为"健康管理需求""健康指导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685%、24.387%、20.093%,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16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对"健康管理需求"的重要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功能性共患病指数(FCI)、自理能力等级、文化程度、年龄,对"健康指导需求"的重要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每月经济收入、FCI、性别,对"健康教育需求"的重要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FCI、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健康保健服务呈现出"高期待性"特征,其健康保健服务需求可以划分为"健康管理需求""健康指导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属性特征,并受自理能力等级、FCI、文化程度、年龄、每月经济收入、性别、户口所在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4.5、10及50 mJ/cm2UVB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设置未经照射的对照组,在照射后4h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总蛋白中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进行50 mJ/cm2UVB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8、12h,分别测定4个时间点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蛋白条带密度分析使用Quantity One(R)4.6.8软件,分别计算IKKβ、IκBα、NF-κB p65以及磷酸化IKKα/β、IκBα、NF-κB p65和β肌动蛋白条带吸光度和面积的乘积,再分别计算IKKβ、IκBα和NF-κB p65与β肌动蛋白的比值,取3次实验结果.结果 4.5和10 mJ/cm2 UVB照射后4h,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总蛋白中IKKβ、IκBα、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05);50 mJ/cm2 UVB照射后4h,细胞系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IKKβ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73±0.055)较对照组细胞(0.462±0.142)显著降低(t=5.64,P< 0.05),NF-κB p65表达水平(0.076±0.030)也较对照组细胞(0.120±0.034)降低(t=5.40,P<0.05);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60±0.046)较对照组细胞(0.398±0.136)轻度下调(t=4.37,P<0.0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0 mJ/cm2 UVB照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2h,IκBα表达水平(0.140±0.034)相对于对照组细胞(0.208±0.031)开始下调(t=17.55,P< 0.05),并随照射后时间延长下调效应更为显著;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2h和4h时较对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8h时(1.162±0.345)较对照细胞(1.235±0.349)表达水平下调(t=36.67,P<0.05),12 h时(1.061±0.246)较对照细胞(1.390±0.226)仍下调(t=8.71,P<0.05),随着时间的推进下调效应无明显改变;磷酸化IKKα/β(ser176/180)、IKKβ、磷酸化IκBα(ser32)、磷酸化NF-κB p65(ser536)表达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高剂量(50 mJ/cm2)UVB照射可显著抑制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同时轻度抑制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提示可能存在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引起NF-κB p65活化的另一种通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的自噬对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自于23岁健康男性环切术后包皮的原代培养,连续传代培养后取第3~ 10代的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单丹酰戊二胺(MDC)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方法,确定不同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对自噬的抑制作用.UVB照射后立即加入0.5 mmol/L 3-MA孵育细胞4h作为自噬的抑制方法.Hoechst和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索(FITC)和PI标记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作为细胞凋亡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结果]0.5 mmol/L 3-MA能明显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活性(饥饿诱导组自噬细胞阳性百分数为63.037%±5.876%,3-MA孵育后下降至34.425%±5.183%).空白对照组、30、50、100mJ/cm2UVB照射组标记LC3绿色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照射后立即对上述4组加入3-MA孵育4h则LC3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0.5 mmol/L 3-MA对细胞活性影响最小.50 mJ/cm2 UVB照射下加入3-MA孵育较未加3-MA孵育细胞强Hoechst和强PI双染细胞增多;100 mJ/cm2 UVB照射后加3-MA孵育较未加3-MA孵育细胞强Hoechst和强PI双染细胞减少.Annexin V -FITC和PI标记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50 mJ/cm2 UVB照射下,抑制自噬的细胞中晚期凋亡水平[( 10.933±0.839)%]较未抑制细胞[(7.267±0.473)%]上升,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P< 0.05);而在100mJ/cm2UVB照射下,抑制自噬的细胞中晚期凋亡水平[(7.100±0.781)%]较未抑制细胞[( 10.133±0.681)%]下降,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P< 0.05).[结论]50 mJ/cm2 UVB照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通过抑制凋亡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而在100 mJ/cm2 UVB照射下发生的较高水平自噬可能诱导了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易感性与p73基因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碱基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83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11例的皮损和血样,以在性病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性病高危人群150例为阴性对照,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皮损中感染的HPV-DNA序列,并在Genbank Blast上进行比对,鉴定HPV型别,抽提尖锐湿疣和Bowen样丘疹病患者以及阴性对照组的血样DNA,以shP73引物对p73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患者和阴性对照组的p73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HPV易感性和宿主p73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3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6型35例占42.2%,HPV-11型34例占41.0%;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皮损中HPV-16型5例(5/11),HPV-6型3例(3/11)。p73基因多态性检测,83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样测序阳性83例,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血样测序阳性11例,对照组150例血样测序阳性132例。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基因型中,A4T14/A4T14 基因型感染HPV患尖锐湿疣(OR = 4.89,95% CI = 1.50 ~ 15.91)或Bowen样丘疹病(OR = 7.11,95% CI = 1.144 ~ 44.20)的风险更高。G4C14/G4C14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感染HPV后患Bowen样丘疹病的风险较低(OR = 0.16,95% CI = 0.04 ~ 0.65)。 结论 p73第2外显子携带A4T14基因增加了Bowen样丘疹病和尖锐湿疣的患病风险,但其第4和14位碱基的多态性与罹患高危型与低危型HPV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不同活化剂对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以及PBMC活化后培养上清液[称为条件培养基(CM)]对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产生MMP的影响。方法 抽取、分离健康人PBMC,分为植物血凝素(PHA)组、双抗体组、对照组,分别用活化剂PHA、CD3和CD28双抗体、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处理细胞,72 h后收集三组CM,并将获得的CM按不同比例稀释后作用于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以不加CM作为对照组,培养48或24 h。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半定量反转录(RT)-PCR法检测细胞MMP-1、MMP-3、MMP-9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IL)-6、MMP-1、MMP-3、MMP-9蛋白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 HSD检验、Games-Howell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HA组PBMC增殖活性及分泌IL-6、MMP-3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活化后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MMP-1、MMP-9蛋白。对照组、双抗体组、PHA组PBMC中MM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靶基因与β肌动蛋白mRNA之比表示)0.083 ± 0.016、0.188 ± 0.030、0.714 ± 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MP-3、MMP-9 mRNA均无表达。不同稀释度CM刺激成纤维细胞后上清液中可检测到MMP-3蛋白,MMP-3含量以原液CM中最高,1/10 CM刺激时最低;在相同的稀释度刺激时,上清液中MMP-3含量以PHA刺激组最高,对照刺激组最低;不同CM刺激成纤维细胞后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MMP-1、MMP-9蛋白。不同处理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MMP-1、MMP-3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MP-9 mRNA无表达。 结论 PBMC活化后可表达MMP-1 mRNA并分泌MMP-3蛋白,PBMC活化后上清液不能刺激成纤维细胞MMP-1、MMP-3、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炎症细胞可能通过自身产生MMP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8.
罗婧  刘瑶  罗玉茹  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75-2083
背景 据联合国人口司最新公布的世界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从1980年的8.5%上升到2017年的12.7%,预计到2050年此数量将再增加1倍,而中国地区2017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2%,预计2050年将达到35.1%,老龄化形式十分严峻。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我国提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丰富成熟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及内容建设尚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目的 通过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医养结合”照护模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评价其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效果,以期为“医养结合”照护模式的探索及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系统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等数据库。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结合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灰色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7-12-30,纳入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照护模式的RCT。由两名评价者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共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 958例研究对象。根据Cochrane评估工具,2篇为B级,13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生理机能(PF)评分、生理职能(RP)评分、躯体疼痛(BP)评分、一般健康状况(GH)评分、精力(VT)评分、社会功能(SF)评分、情感职能(RE)评分、精神健康(MH)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7.07,95%CI(4.89,9.25),P<0.000 01;MD=11.73,95%CI(6.98,16.48),P<0.000 01;MD=6.69,95%CI(0.26,13.12),P=0.04;MD=6.38,95%CI(3.13,9.62),P=0.000 1;MD=6.51,95%CI(3.62,9.40),P<0.000 01;MD=6.59,95%CI(4.08,9.10),P<0.000 01;MD=6.64,95%CI(2.19,11.09),P=0.003;MD=5.21,95%CI(1.35,9.08),P=0.008;MD=1.95,95%CI(0.16,3.73),P=0.03〕。试验组和对照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0.93,95%CI(-3.07,1.21),P=0.40;MD=0.18,95%CI(-0.55,0.92),P=0.63〕。通过改变Meta分析效应量模型,以及删除高权重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比较稳定,未发生变化。结论 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证明,“医养结合”照护模式在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上较常规照护模式更有效,但鉴于“医养结合”照护模式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慢,现有研究质量不高以及样本量较小等,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比较硬皮病鼠模型经不同剂量UVA1辐射后皮肤匀浆中CD34和M30的变化,初步探讨UVA1光疗法对硬皮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硬皮病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UVA1照射组(按剂量又分为100 J/cm2、60 J/cm2、20 J/cm2组,每周照射3次,共10周)及未照射组,每组10只,共50只。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背部造模处皮肤一份行组织病理检查,另一份制成5%匀浆,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匀浆中CD34和M30含量。结果 UVA1照射组小鼠治疗30次后,肉眼观察皮肤变软、变薄,以100 J/cm2组改变最为明显;组织病理见小鼠真皮厚度变薄,胶原无明显增生,皮下脂肪层内见毛囊结构。未照射组皮肤匀浆中CD34、M30含量分别为(22.25 ± 8.91) μg/L和(162.41 ± 58.00) U/L,模型组分别为(31.97 ± 17.97) μg/L和(195.71 ± 71.09) U/L。UVA1组皮肤匀浆中CD34含量增加,M30含量降低,以100 J/cm2 UVA1组的改变最为明显,分别为(72.39 ± 13.04) μg/L和(38.06 ± 19.89) U/L,与模型组及未照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剂量UVA1照射组间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CD34 = 21.23,P < 0.01,FM30 = 15.32,P < 0.01,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VA1光疗法可上调硬皮病小鼠皮肤CD34,降低M30含量,且其作用与照射强度、累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系统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CBM、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ICU MDRO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16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7(0.64~0.94),偏倚风险评估显示纳入模型均存在高偏倚风险,模型适用性较好。模型中出现最多的预测因子包括抗菌药物、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性别、基础疾病、共病。结论 现有关于ICU患者MDRO感染风险的预测模型不理想,模型在开发设计、统计分析及报道方面存在一定偏倚。未来应重点关注研究设计的方法学细节和报告的规范性,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以及进行模型验证与更新,提高模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