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3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369篇
医药卫生   977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了解PDCA运用于我国医院管理的现况,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检索到的1 764篇文献,从时间、期刊、作者、单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相关研究大致分为初探期、缓慢发展期与迅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文献共来源于370种期刊,包含4 417位作者,涉及1 228个研究单位。除“PDCA”外,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出现频次最高。研究总体上呈现出由点到面、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结论发文量逐年递增,发文作者与单位数量众多但未形成合作团体,文献质量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主题范围广泛,但研究内容较单调。研究方法大致分为理论描述与实验研究两类,但不同研究的PDCA使用过程存在差异。相关研究领域学者应关注存在问题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mad3基因在脊椎动物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对Smad3基因剔除小鼠进行保种和繁育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剔除杂合子小鼠进行保种,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对杂合子小鼠交配所产生的后代进行基因型鉴定,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用于表型分析,杂合子小鼠用于留种和繁殖生产.结果采用PCR方法对278只子代小鼠进行了基因型鉴定,83只为野生型,133只为杂合子,62只为纯合子.结论Smad3基因剔除突变能稳定遗传.采用杂合子小鼠保种,子代小鼠三种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43.
婴幼儿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轻型肺炎组患者(45例),肺炎心衰组患者(9例)和对照组(15名)的血浆ET、AngⅠ,AngⅡ水平。结果 轻型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血浆ET、AngⅠ,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15.25,14.86,14.96,35.38,33.26,33.38,均P<0.05或0.01),肺炎心衰组明显高于轻型肺炎型(u=20.13,18.40,18.42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轻型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ET与AngⅠ,AngⅡ,AngⅠ,AngⅡ均呈正相关(均P<0.05或0.01)。结论 ET和血管紧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肺炎与肺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其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为研究Bio-Normalizer(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鼠胚大脑神经细胞,将神经细胞造成缺氧损伤,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N,观察BN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为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Ⅱ组为缺氧BN浓度为0.1mg/ml组,Ⅲ组为缺氧BN浓度为0.5mg/ml组;Ⅳ组为非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于细胞培养后的第4天收集细胞,测定生化指标,同时进时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缺氧0.1mgBN/ml组的神经细胞MTT及NSE活性均高于缺氧0mgBN/ml组,并有显著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缺氧0.1mgBN/ml组和0.5mgBN/ml组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恢复明显好于缺氧0mgBN/ml组。结论: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5.
146.
外伤性皮肤缺损以头部和四肢最为常见,多为机械性损伤或车祸造成。阴茎、阴囊外伤性皮肤缺损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这个部位的器官比较特殊,给该部位的皮肤缺损的处理增添了不少困难。我院近10例收治该种病人6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7.
阴茎、阴囊外伤性皮肤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皮肤缺损以头部和四肢最为常见,多为机械性损伤或车祸造成。阴茎、阴囊外伤性皮肤缺损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这个部位的器官比较特殊,给该部位的皮肤缺损的处理增添了不少困难。我院近10年收治该种病人6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例,其中10个月和1岁幼儿各1例,均为动物咬伤;1例阴茎远端皮肤缺损,另1例幼儿为阴茎远端缺损、阴茎近端双侧睾丸皮肤缺损。25~29岁4例,其中3例为车祸造成,另1例为电钻绞扼造成。4例成年男性均为阴茎及阴囊皮肤大部分或完全缺损,阴茎海绵体及双侧睾丸无明显损伤,尿道连续…  相似文献   
148.
小鼠对HBV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免疫佐剂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编码小鼠 IL- 2及 IL- 12的真核表达载体 ,对 HBV DNA疫苗诱导 Balb/ c小鼠 (H- 2 d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稳定表达 HBs 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 P815细胞 (P 815 - HBV- S)成瘤性的影响。 方法 :肌内注射HBV DNA疫苗及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载体 ;背部皮下接种 P 815 - HBV - S细胞 ,观察成瘤情况 ;EL ISA法测定血清抗HBs;4h5 1 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 结果 :免疫 8周后 ,以 p CR3.1- S、p CR3.1- S+IL- 2及 p CR3.1-S+IL- 12免疫的小鼠血清 ,45 0 nm A值分别为 0 .87± 0 .1、1.98± 0 .17及 1.6 7± 0 .15 ,均较 p CR3.1组显著提高(P<0 .0 5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5 0 .5± 6 .4) %、(6 1.9± 7.1) %及 (73.3± 8.8) % ,后两组与 p CR3.1- S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 )。脾细胞悬液经抗 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48.3± 5 .9) %、(5 6 .2± 7.5 ) %和 (75 .6± 9.1) % ,抗 CD8+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 1.4) %、(13.6± 1.9) %和 (16 .9±2 .3) %。对照组成瘤率为 10 0 % ,p CR3.1- S组小鼠成瘤率为 12 .5 % ,p CR3.1- S+IL- 12真核表达载体组成瘤率为0 ,对照组平均存活期和 6周后存活率分别为 2 8.4天和 0天。后两组分别 >38.2天及 45  相似文献   
149.
新生儿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矫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切除和传统的或扩大的端端吻合术经验。方法对25例主动脉缩窄新生儿,行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传统的或扩大的端端吻合术,手术均经左胸后外侧第3肋间进胸。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多普勒超声测定跨修复点压力阶差(1.6±0.8)kPa较术前(6.8±2.1)kPa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术是矫治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扩大的端端吻合术适用于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0.
海南省山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言 《中国热带医学》2001,1(3):218-219,220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山区的霍乱流行特点,为今后更好地预防、控制山区的霍乱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霍乱个案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 1994~1998年,海南省山区发生6起食物型霍乱爆发疫情,发病191例,罹患率13.12%,病死6例,病死率3.14%。患者皆为黎族居民,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40岁组的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为67.54%。男性患者(65.97%)明显多于女性(34.03%)。疫情波及4个县(市)、8个乡(镇)、40个自然村。轻型病例仍然占大多数(62.30%)。对82株菌株的鉴定结果全部为小川lb型,与该省沿海地区自1994年后以小川1b型为优势流行株相一致。结论 导致这6起霍乱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丧事聚餐,可疑食物均来自某市的海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