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5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狭窄的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1确立左主干狭窄≥ 5 0 % ,而其它三大主要冠状动脉支及其分支均无明显狭窄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2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 Judkin's法完成 ,于右前斜位 30°投照行左心室造影 ,观察左心室壁运动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F)。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942例中检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17例 ,占 0 .34 %。 2 16例 (94.1% )表现为劳力型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0例 (5 8.8% )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V3~ 5 导联 ST段下移 0 .2~ 0 .4m V,3例 (17.6 % )有心肌梗塞史。 3左心室造影 5例 (2 9.4% )有轻度节段性心室壁运动障碍 ,平均 L VEF 0 .6 9± 0 .0 8。 4左主干狭窄部位 :开口部 9例 (5 2 .9% ) ,中段 3例 (17.6 % ) ,分叉前 5例 (2 9.4% )。5 12例 (70 .6 %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 11例 (91.7% )心绞痛消失。 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ICS) ,取得良好效果。 2例内科保守治疗 ,1例造影后死亡。  结论 :临床上孤立性左主干狭窄非常少见 ,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 ,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治疗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2.
抑郁症患者脑脊液生长抑素及单胺代谢产物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抑郁症可能的生化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27例抑郁症患者和27例对照者脑脊液(CSF)生长抑素(SS)及单胺代谢产物水平。结果抑郁症组GSF中SS水平和3-甲氧-4羟苯乙二醇(MHPG)水平(P〈0.05)和5-羟吲哚乙酸水平(P〈0.01),均低于对照组,而抑制症组CSF中高香草酸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症组CSF中SS与M  相似文献   
73.
对奥沙拉秦钠胶囊进行了溶出度研究 :采用转篮法 ,以 p H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 ,回收率为1 0 1 .8% ,RSD =0 .98% ,并与进口胶囊进行了对比 ,30 min内累积溶出百分率均大于 80 %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 1999年全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1日我院连续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 6 18例 ,其中单支病变437例 ,双支病变 15 4例 ,3支病变 2 7例 ,包括 1例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和 7例合并左主干病变。 12 1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5 38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支架。  结果 :5 4.3%的患者为复杂病变 (B2或 C型 ) ,共有 997处病变。全部病例的成功率为 95 .0 %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9.4%。院内并发症 :2例死亡 ,3例发生心肌梗塞 ,6例发生急性闭塞 ,4例冠状动脉穿孔 ,9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患者于术后 14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结论 :199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明显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75.
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小儿骨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前静脉自控镇痛常用的是芬太尼,但大剂量芬太尼常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曲马多的优点是呼吸抑制作用小,心血管抑制轻。我们将曲马多与芬太尼合用,与曲马多单用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相似文献   
76.
目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01至2013-12连续入选10 724例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贫血定义为介入术前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最终纳入965例贫血患者,201例纳入BP-DES组,764例纳入DP-DES组;同时还对两组患者各201例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安全性终点为术后2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复合终点构成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效性终点为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结果:(1)BP-DES组术后2年MACE(5.0%vs 2.0%,P=0.02)、靶血管重建(6.5%vs 3.0%,P=0.02)和靶病变重建(6.0%vs 1.8%,P0.01)的发生率均高于DP-DES组。(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不再有显著差异(P=0.30);BP-DES组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仍高于DP-DES组(P=0.04),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有高于DP-DES组的趋势,统计学意义处于临界水平(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BP-DES是靶病变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1,95%CI:1.24~6.38,P=0.01),但不是靶血管重建(P=0.12)或MACE(P=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BP-DES与第二代DP-DES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BP-DES的靶病变重建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5 826例(包括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收缩压正常组[100~139 mmHg(1 mmHg=0.133 kPa),n=4 323]和收缩压升高组(≥140 mmHg,n=1 503),参照同一标准,进一步将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分为收缩压正常者(n=3 034)和收缩压升高者(n=1 227)。比较不同分组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收缩压正常组相比,收缩压升高组年龄较大[(61±10)岁vs(57±10)岁,P0.001]、女性患者比例高(29.3%vs 21.6%,P0.001)、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77.5%vs 71.0%,P0.001)。两组患者全因死亡、MACCE以及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收缩压正常组比较,收缩压升高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3%vs 0.7%,P=0.048)和脑卒中(1.9%vs 1.2%,P=0.038)发生率增加。针对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收缩压升高者的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收缩压正常者(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不是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既往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结论:ACS入院收缩压升高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对神经性厌食症心理行为表现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80.
背景:进食障碍是一种文化相关疾病,东西方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新版lCD-11指南即将出版,其喂养和进食障碍部分在中国进食障碍患者中的适用性尚不明确.目的:探索中国进食障碍患者的潜在类别结构,研究新版lCD-11指南中进食障碍相关部分在中国的跨文化适用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进食障碍问卷量表对379名2010-2016年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进食障碍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使用SPSS20.0录入数据、处理人口学资料,通过Latent GOLD 4.5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依据潜在剖面分析结果可以将进食障碍分成:极低体重限制进食组(23.17%),无怕胖暴食清除组(21.54%),低水平怕胖暴食组(19.27%),怕胖暴食组(19.27%),极低体重无怕胖组(16.76%).在提取的临床症状表现中,BMI、有无暴食行为、有无催吐、有无服用导泻剂及怕胖观念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有无限制性进食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的进食障碍患者根据症状可以分成五个潜类别,基本符合ICD-11喂养和进食障碍的诊断分类.但进食障碍患者的怕胖观念标准和中国人群的低体重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