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窄带成像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 可见光对组织的穿透性与其波长有关,光波在组织表面发生散射会影响成像的对比度.普通内镜光源产生的是白光,波长为390~655 nm,由蓝、绿、红3个波段组成,波长分别为390~495 nm、500~575 nm和585~655 nm,白光照射组织后,大部分光波发生散射,只有小部分光波发生反射起到了成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2007年12月20日,由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2007首届中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高峰论坛”在上海中山医院举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齐联教授、副主任委员张澍田教授、杨云生教授、姜泊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国际著名内镜专家、  相似文献   
93.
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2月8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78例(96.3%);48h内再出血5例,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80%)。共4例治疗无效,均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5.1%(77/81)。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上消化道隧道内镜术后消化道瘘的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诊疗的15例上消化道隧道内镜术后发生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消化道瘘均成功愈合。3例患者采用了金属夹夹闭瘘口并留置胃管;10例患者采用了胃管联合小肠营养管置入术,其中7例胃管直接置入瘘腔中引流;2例患者接受了食管覆膜支架联合小肠营养管置入术。5例患者接受过创面组织胶喷洒;2例患者在瘘口缩小后,接受了热活检钳或氩离子凝固术灼烧瘘口,行尼龙绳+金属夹荷包缝合。由此可见,隧道内镜术后消化道瘘是复杂的术后并发症,需要早期发现、仔细评估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窄带成像(NBI)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ESD治疗的87例早期食管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经NBI法确定病变边界者37例(NBI组),采用碘染色法确定病变边界者50例(碘染色组)。比较两组患者ESD术中食管痉挛程度、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和周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I组中重度食管痉挛者的比例为10.8%(4/37),明显低于碘染色组的比例[32.0%(16/50),P〈0.05];手术时间亦明显短于碘染色组[(42.2±19.5)min比(53.3±30.9)rain,P〈0.05]。NBI组术中穿孔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碘染色组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4~20月,NBI组与碘染色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8.1%(3/37)比8.0%(4/50)]和局部复发[5.4%(2/37)比4.0%(2/50)]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碘染色相比,早期食管癌ESD术前采用NBI确定病变边界,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减轻食管痉挛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98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98例患者中有43例(8.6%)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HR =1.525,95% CI:1.040~2.236)、肿瘤侵犯深度(HR=1.656,95%CI:1.158~2.368)和组织学类型(HR =8.149,95%CI:1.770~37.513)是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临床病理因素可对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11y,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胆囊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或考虑为外科原因的黄疸患者行ERCP检查,明确黄疸的原因并在内镜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球囊扩张(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EPBD)取石,对胆漏和胆道狭窄患者行内镜引流术,对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患者行EST或EPBD。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行ERCP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38例、胆道损伤8例、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3例、乳头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未见异常2例。经相应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的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同时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98.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为基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但与EMR相比,ESD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1].虽然ESD术后的迟发性出血并不常见,但迟发性出血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危险,严重者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预防、诊断和及时治疗术后的迟发性出血非常重要.近年我院内镜中心ESD治疗的1975例患者中18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现将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如下,为减少ES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Tis及T1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SEER数据库获取2004年至2012年初次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的病例,均有完整T及N分期信息、无远处转移、预后和随访信息完整、肿瘤原发灶治疗信息完整.主要结局为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用Cox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