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伟烈  蔡晓莉  魏绍静  杨湛  唐小平 《广东医学》2006,27(12):1788-1790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全基因参照序列。方法测定16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HBV基因组全序列,应用同源性分析及对齐比较等方法确定基因型和血清型,并选相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HBV全基因建立参照序列。结果10例基因型B/血清型adw2、4例基因型C/血清型adrq+、2例基因型C/血清型adw2;相同基因型和血清型HBV各序列间X基因差异最大,不同亚型间C基因差异最小;建立的广东地区基因型B/血清型adw2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参照序列与根据GenBank中我国不同地区相同亚型HBV全序列建立的标准参照序列相比仅有两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X基因一个氨基酸不同。结论初步建立了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B/血清型adw2流行株全基因参照序列,为研究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敏感、特异的肝吸虫检验方法。方法以成虫粗蛋白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肝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的肝吸虫抗体。肝吸虫病患者均为大便检出虫卵。设健康人及其他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肝吸虫病患者血清31例,本法阳性30例;其他疾病患者血清102例,本法阳性10例;健康人血清65例,本法阳性5例。本法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3.1%;诊断准确度为93.1%。结论本法敏感性高,操作比较简便,可作为肝吸虫病的初诊及普查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HIV-1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利用基因分型技术,对HIV-l基因亚型进行分类,得出HIV-l亚型流行特点及其地域分布等,对HIV-l的传播及其流行模式、病毒耐药研究和疫苗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IV-1基因分型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HIV-1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基因型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巢式RT-PCR扩增HCV的NS5B基因区域,测序后进行HCV基因亚型分析并与实时荧光PCR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时荧光PCR共分型119例,其中110例成功进行测序分型,实时荧光PCR分型的119例中1型71例,占59.7%,非1型48例,占40.3%;测序分型的110例中,1型73例(均为1b型),占66.4%,非1型37例(其中2a型7例、3a型6例、3b型3例、4a型1例、4k型1例、5a型1例、6a型17例、6n型1例),占33.6%。与110例测序分型的结果比较,实时荧光PCR分型总的符合率为71.8%(79/110),其中1型的符合率为80.8%(55/68),非1型的符合率为57.1%(24/42)。 结论 实时荧光PCR进行HCV基因型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但分型结果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广州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和HCV感染者HCV基因型,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的流行特点。方法在233例HCV感染者中,包括95例HIV/HCV混合感染者和138例HCV感染者,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PE300模式对HCV Core和NS5B片段进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HCV基因型,对测序结果提示混合基因型感染的样本,使用NS5A基因型特异引物进行验证。结果 HIV/HCV混合感染者静脉吸毒感染构成比显著高于HCV感染者(77.7%对19.6%P0.001),HCV感染者输血感染的构成比显著高于HIV/HCV混合感染者(48.6%对3.2%P0.001);HIV/HCV混合感染者HCV Core基因片段平均数据量为(15456±6689) reads,HCV感染者为(14323±5321) read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HIV/HCV混合感染者HCV NS5B基因片段平均数据量为(16432±3467) reads,HCV感染者为(17611±5632) reads,也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228例(97.9%)HCV感染者为单一HCV基因型感染,HIV/HCV混合感染者HCV 6a型和3b型感染率显著高于HCV感染者(分别为47.4%对26.8%,P=0.001和13.7%对3.6%,P=0.005),HCV 1b型感染率显著低于HCV感染者(20.0%对59.4%,P0.001);在233例入组的HCV感染者中,发现5例(2.1%)为混合基因型感染,其中4例为HIV/HCV混合感染者,1例为HCV感染者。结论广州地区HIV/HCV混合感染者与HCV感染者感染HCV基因型构成比存在差异,其临床意义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病毒载量(HBV-DNA),探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HBV-LP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抗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HBV-DNA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LP的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患者HBV-LP的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或变化不明显,HBV-DNA则出现暂时阴转.结论 动态监测HBV-LP的含量可用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者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研究,探讨纳米孔三代测序(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对样本快速病原学鉴定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例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并留取肺泡灌洗液样本的患者,使用纳米孔三代测序对样本DNA进行测序,提取不同时间点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常规病原体检查和二代测序(Illumina)等方法进行比较,评价纳米孔三代测序对样本快速病原学鉴定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A常规病原学检查和二代测序的结果均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纳米孔三代测序仅需1 h测序数据即发现样本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序列;患者B常规病原学检查和二代测序的结果均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屎肠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纳米孔三代测序1 h的测序结果即可检测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屎肠球菌的基因序列,6 h的测序结果即可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序列。因此,加上对肺泡灌洗液样本处理、DNA文库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耗时(合计约2 h),仅需8 h左右即可检测出上述样本的致病微生物。结论纳米孔三代宏基因组测序可对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者进行快速病原微生物鉴定,其准确性与常规病原学检查和Illumina二代测序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卡氏肺孢子虫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能引起肺部感染 ,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 ,PCP) ,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疾病 ,早期有 75 %患者感染上PCP ,常成为AIDS诊断的首先表现。PCP患者临床可表现为气喘、干咳多、肺部音少 ,胸片可示弥漫性小斑片浸润、肺间质改变、肺纹理增多伴小点片状渗出[1] 。虽然PCP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 ,但PCP的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 ,需要一种方法敏感特异的检测标本 ,及时、准确诊断出卡氏肺孢子虫。…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基因型及YMDD变异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技术在HBV基因型及HBVP基因YMDD变异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不同基因型病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提HBV DNA,用PCR方法扩增S基因及P基因部分区域,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芯片影像读取仪扫描到计算机上,经软件分析可得到HBV基因型、HBVYMDD野生型及YVDD、YIDD变异型结果;部分标本通过HBV preS/S基因序列测序证实。结果38份高病毒滴度标本(HBV DNA定量>1.0×105拷贝/毫升)中22例为B基因型(58%),16例为C基因型(42%);32例为HBV YMDD野生型,2例为YVDD变异型、4例为YIDD变异型。临床情况方面,无症状携带者中有2例为基因型B、3例为基因型C,慢乙肝患者中有16例为基因型B1、2例为基因型C,肝硬化患者中有4例为基因型B、1例为基因型C;B型和C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4.5%(12/22)和87.5%(14/16)。10份HBV DNA定量<1.0×105拷贝/毫升的标本不能检测出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情况。11例阳性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1)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型及HBV P基因区YMDD变异准确性高、特异性好,同时每次实验得到的信息量多,适合于临床开展应用,但需提高灵敏度;(2)C基因型乙肝患者HBV e抗原阳性率高于B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逆转录病毒是一类重要的RNA动物病毒 ,病毒RNA在自身编码的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 ,逆转录成病毒双链DNA中间体 ,整合入宿主细胞DNA ,形成前病毒 (Provirus)形式 ,进行复制增殖。某些逆转录病毒可转导发生了微小遗传改变的细胞癌基因 (cellularoncogene,c onc)或原癌基因 (proto oncogene) ,并将之置于病毒的调节成分控制之下。逆转录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可建立慢性感染。病毒基因的连续表达通常对细胞无毒性效应 ,大多数逆转录病毒都是非杀细胞的。逆转录病毒科的肿瘤病毒亚科很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