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6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医药卫生   437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陈世环教授是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四十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工作。他认为:老年心系疾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1] 。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为特征。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本院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 34例 ,现将观察要点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经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价耐药对地区肺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地区2004年2月-9月新登记敏感及耐药肺结核病人1年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全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新登记1 597例肺结核病病人中,805例培养阳性,其中731例经菌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纳入分析.731例病人的总耐药率为18.7%,耐多药率为6.7%.敏感组治疗成功率达到93.0%,非MDR的耐药病人治疗成功率达到85%以上,MDR组治疗成功率为71.4%.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3.996 8,P<0.01).在68例治疗不成功的病人中,耐药病人占38.2%;而在30例治疗失败的病人中,耐药病人占60%.复治敏感病人的治疗成功率(92.0%)与初治敏感病人(93.1%)相当,但是复治耐药病人的治疗成功率远低于初治耐药病人.结论 (1)上海地区肺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效果良好;(2)耐药是肺结核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和改进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措施;(3)耐药和敏感病人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1994~ 2 0 0 1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 ,随访观察 3~ 12个月。结果 :入选的 2 1例患者中 ,男 1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1.8岁 ,均为Ⅱ型糖尿病 ,1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 ,仅 4例累及缩瞳纤维 ,预后均较好。结论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可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 ,较少累及副交感纤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静脉血清、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在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ICP组28例为研究组,测定其外周静脉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NO、ET、MDA和SOD,以年龄相近的2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ICP患者的MDA和ET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显著增高(P<0.01),ICP患者的NO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血清中NO、ET、MDA含量均较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及ET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C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18.
全脑缺血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并对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 IA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TH及DβH呈阴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 d,3 d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TH及DβH表达阴性。5 d后神经元TH及DβH呈阳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NE、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HT分别为对照组的232.5%、347.3%、336.1%和210.1%,1 d后开始回落,3 d已明显低于对照组,5 d后又有回升并接近对照组;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HVA、5-H IAA含量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上升,1 d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至3 d回落,5 d接近对照组。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骨肿瘤是众多肿瘤范畴的一个种类,因其具有肿瘤的多种性,又具骨肿瘤的特异性,据临床诊断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因为患者手术前后病情变化大,心理发生改变,所以精心护理十分重要。笔者就近年来经X线片、CT片及手术证实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观察体会进行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共3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4例术后16~48h因球囊发生早泄移位复发,经再次以可脱性球囊栓塞后治愈。本组有28例(87.5%)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4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27例获随访(术后6个月~5.2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