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林艳  郑长青 《华西医学》2015,(3):565-56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现有的IBD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近年来干细胞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目前的研究多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治疗IBD。HSCT用于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包括基因治疗、直接参与受损肠黏膜修复及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等方面;MSC用于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包括在受损肠道局部定植参与修复、免疫调节功能及促进损伤局部微循环重建等功能。HSCT及MSC在IB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研究空间。现就干细胞在治疗IB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胰腺癌细胞基因组范围内的纯合性缺失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方法:应用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和专用分析软件,检测17种胰腺癌细胞株基因组范围内的纯合性缺失和LOH,并筛选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区域,用PCR验证纯合性缺失.结果:经过PCR验证,26个区域确实为纯合性缺失,芯片的准确度为83.9%(26/31).这些缺失区域中,平均每个区域只涉及1.29个基因.每一种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LOH;不同染色体臂出现LOH频率不同,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染色体臂9p和18q,均为94.1%.结论:胰腺癌全基因组范围内出现多处LOH和纯合性缺失,这些区域可能含有新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25(OH)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25(OH)维生素D水平,应用Mayo评分法对UC病人的疾病活动度进行分级,将维生素D水平与UC患者临床资料以及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15.8±12.3)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2.5±26.7)ng/ml,p0.05,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抗生素的应用、5-氨基水杨酸的应用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无相关性,但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及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低储备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回顾杜氏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杜氏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大,易反复发作,急诊胃镜多可发现病变,可行胃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对发生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并且反复发作的患者要及时行胃镜等检查,减少杜氏病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至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缺乏特异性,病程迁延。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引起大家的关注,基础研究证实移植的干细胞可定居于肠道上皮,其定植机制及带来的生物安全伦理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7.
尿液HIV-1抗体EIA-PRC法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尿液HIV-1抗体EIA试剂盒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收集尿液标本进行HIV-1尿液EIA—PRC法检测,对比血液标本进行HIV(1 2)抗体EIA初筛检查(双抗原夹心法)。结果 在5000例所调查的正常人群中,有54例尿液HIV-1初检为阳性(54/5000),复检为阴性结果。对48例AIDS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HIV-1检查,结果均为阳性(48/48)。结论 对尿液行HIV-1抗体的初筛检测,标本易得,且无创伤性,既减少了HIV交叉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又适宜于大批量的人群监测与普查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及幽门螺杆菌(H.pylon)在DGP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经核素标记胃半排时间测定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与DGP组.非糖尿病对照组患者47名,经核素标记胃半排时间测定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单纯胃轻瘫组.应用快速尿素酶实验法及Giemsa染色法检查各组病例胃窦黏膜H.pylori.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病例血清GAS、SS含量. 结果:快速尿素酶实验法和Giemsa染色法检测H.pylori在各组中均无差别.单纯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pylori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单纯胃轻瘫组的H.pylori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快速尿素酶实验法:73.3% vs 47.1%,P<0.05);DGP组的H.pylori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快速尿素酶实验法:87.8% vs 47.1%,P<0.01;Giemsa染色法:81.9% vs 41.2%,P<0.01)、单纯糖尿病组(快速尿素酶实验法:87.8% vs47.8%,P<0.01;Giema染色法:81.9%vs 43.5%,P<0.05)及单纯胃轻瘫组(快速尿素酶实验法:87.8% vs 73.3%,P<0.01;Giemsa染色法:81.9%vs 66.7%,P<0.01).H.pylori(+)组:DPG组的GA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7.58±16.68 vs 80.91±15.23,P<0.01),SS低于正常对照组(16.29±4.27vs 47.81±16.88,P<0.01);H.pylori(-)组:各组的GAS和SS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pylori感染可使DGP患者GAS升高,SS降低,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与糖尿病胃轻瘫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0.
本文总结50例胆结石标本,应用EUB-40超声显像仪,进行回声图像直方图探测的实验研究。A.V值在26以下,峰值在20dB以下者多为纯胆固醇结石,其图型多呈高峰型,胆色素结石或高钙性结石则为尖峰型,脓汁粘液块呈尖峰型,但峰值明显左移,基底部较窄,与胆结石图型有显著差异。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直方图探测的A.V值、峰值dB数均有非常密切的负相关。直方图探测纯胆固醇结石的各项参数与胆色素结石及高钙性结石的相应参数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