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冯玉奎  郑长青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418-418,422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1,2].近年来,"肝纤四项"检查已被认为是理想的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3].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作用正受到医学各学科广泛关注[1],观察其在舰艇人员远航前后血清含量水平变化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们对一次舰船出访南...  相似文献   
33.
地芽孢杆菌颗粒剂治疗急性腹泻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治疗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2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和菌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服用地衣芽孢杆功颗粒剂1g,tid;对照组62例,服用整肠生胶囊0.5g,tid。疗程均为5d。。结果:两组共淘汰5例;可者疗效分析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6.6%(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和92.3%(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便秘发生。结论: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健康人粪便内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乳酸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乳酸杆菌16S 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酸杆菌的16SrDNA,对粪便中的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乳酸杆菌和传统方法检测乳酸杆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9.3±1.5 vs 8.9±1.3 copy.,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更省时和省力。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服用塞来昔布结合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消退的影响。方法 12例根据家族史并经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组和结肠镜治疗组,每组6例。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束后即口服塞来昔布800 mg/d,疗程为12个月;结肠镜治疗组患者每4个月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疗程为12个月。两组患者均每4个月复查结肠镜1次,观察腺瘤的数目、类型。结果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组于治疗后4、8、12个月腺瘤消退率分别为89.0%、93.1%和97.8%,而结肠镜治疗组分别为87.9%、86.9%和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可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腺瘤保持长期显著消退状态,其治疗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例资料。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肉眼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高,CEA和CA19-9增高,肿瘤以溃疡型、腺癌、中分化程度、DukesB期多见。结论:有结直肠癌相关表现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有望实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7.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脑胶质瘤化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如何预测和克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实施个体化治疗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密切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表观沉默与肿瘤对烷化剂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及预测肿瘤对烷化剂药物耐药性中的意义。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及肿瘤细胞株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蛋白表达。MTF法检测肿瘤细胞株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将患者随访资料针对MGMT甲基化状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39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46.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5%,且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6例正常组织均未检测出基因甲基化。MGMT基因过甲基化的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用5-Aza-CdR处理后完全脱甲基化.MGMT蛋白恢复了表达,同时细胞株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也发生逆转.由敏感转变为耐受。在采用手术、放疗和烷化剂尼莫司汀化疗等综合治疗的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有可能替代MGMT蛋白检测成为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预测肿瘤对烷化剂化疗耐药性的标志分子。  相似文献   
38.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根治手术治疗后,DukesA、B和C期的5a生存率分别约为80%、65%和30%,D期预后差,因此对结直肠癌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实现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9.
BALB/C小鼠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0.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军队血站采血量急剧下降,血液库存告急.如何更好地保障战备及临床用血是军队血站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血站应急处置、献血员招募、血液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思考,以期全力保障采供血工作及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