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我叫瑞珍好,已患2型糖尿病10年。在患病的岁月中病情时有起伏,而我在医生和家人的陪伴下。克服了最初的无知和恐惧,最终战胜糖尿病,成为一名乐观自信的人。这期间有太多回忆值得珍藏,在此我把自己的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糖友”获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插管全麻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股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GA组)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GEA组),每组各32例。GA组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CGEA组于麻醉诱导前先行硬膜外麻醉。两组术中静脉维持麻醉,同时辅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CGEA组硬膜外腔间断给予0.75%布比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分别与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形成后(T1)、术毕排气后麻醉恢复前(T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T1时两组股静脉直径均增加(P〈0.05),T2时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均P〈0.05),T1时CGEA组股静脉直径小于GA组(P〈0.05);T1时两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下降(均P〈0.05),G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及气腹引起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和咽喉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 A组DEX 0.6μg/kg10min泵入,B组相同量生理盐水10min泵入。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患者的躁动评级、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术后24h咽喉疼痛评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躁动和咽喉痛发生率A组比B组明显降低(P<0.05),身体舒适度评分(BCS)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DEX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躁动和咽喉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眼底检查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增强干预,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在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进行自我效能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定期眼底检查及早期眼底激光治疗的差异.结果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为(114.45±11.31),50例定期眼底检查,38例早期行眼底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为(92.44±14.21),12例定期眼底检查及早期眼底激光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定期眼底检查依从性,早发现,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医用胶和钛板钛钉固定兔上颌窦游离骨折片的骨愈合状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兔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例采用医用胶固定上颌窦游离骨折片;对照组4例采用钛板钛钉固定上颌窦游离骨折片。两组均人造成约1.0cm×0.5cm长方形上颌窦游离骨折片,然后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固定骨折片,8周后处死。通过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来评估。结果两组兔上颌窦骨折片均愈合良好,组织学HE切片也显示为正常骨小梁。结论医用胶固定兔上颌窦游离骨折片短期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6.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年制本科生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见习教学,体会到要想带好临床见习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师生都要做好见习前的准备工作;在见习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问诊、查体及书写病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良好医德和科研观念;同时要做好见习后小结工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III、Ⅳ期老年糖尿病褥疮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老年糖尿病褥疮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综合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换药,实验组50例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创面冲洗,丁胺卡那霉素消毒,济安舒能喷洒并结合红外线照射创面的方法;而对照组50例采用2.5%碘伏溶液消毒,红外线照射创面,0.02%呋喃西林液湿敷创面的常规换药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实验组治愈时间为(14.12±3.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7±3.87)d,二者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丁胺卡那霉素消毒,济安舒能喷洒并结合红外线照射创面,同时施行“个性化”结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糖尿病褥疮疗效显著,能缩短治疗时间,对患者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合理治疗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4岁,因“右肩部疼痛伴右面部无汗,进行性加重10个月”于2007—10-26入院。2007年初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右面部无汗并逐渐加重,夜间难以入眠。8年前因颈椎管狭窄症行“颈后路单开门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症状体征未完全缓解,至今仍感双下肢感觉减退,以左侧为重。入院查体:右侧面部无汗,右瞳孔缩小,右眼裂减小;颈后下部、右肩胛骨区压痛;  相似文献   
69.
背景:研究认为骨髓基质细胞在损伤、缺血的脑脊髓组织中定向神经分化与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作用。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可以通过增加各种细胞因子及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的再生及修复。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6-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纯系SD大鼠80只,取8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剩余7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移植组、电针组、联合组,18只/组。KWD-808II型脉冲电针仪由江苏武进第三无线电厂生产。 方法: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前72 h行BrdU标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1 L-1备用。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基质细胞悬液缓慢注入到脊髓损伤临近区域的灰白质交界处,总细胞数6×105个;空白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采用脉冲电针仪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在距损伤处上下端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旁开距中线3.0~4.0 mm处取穴,针刺20 min,1次/d;联合组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夹脊电针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 3,7,14 d,应用联合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双标法检测BrdU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损伤后3,7,14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电针组、联合组联合行为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0.05,0.01);联合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细胞移植组、电针组(P < 0.05);而细胞移植组、电针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电针组损伤区脊髓结构相对较完整,联合组脊髓结构更加完整,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组织内可见 BrdU标记细胞在损伤区及其周边区明显聚集并存活;移植后14 d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分7.2%和1.5%,联合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9%和2.1%。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电针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电针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