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61.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诱因,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DVT患者中年龄大于40岁、肥胖、血脂高、手术时间长者所占比例高。经积极治疗,效果显著,无1例出现DVT并发症。结论:手术后患者的血液凝聚力增加、血流缓慢、手术对血管壁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故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予预防性治疗,一旦发生DVT,应及时采用以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防止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宫颈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予介入治疗加放疗,为观察组;另58例予单纯放疗加全身静脉化疗,为对照组,观察评定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CR+PR为90.47%,13例介入治疗后进行了手术治疗,对照组CR+PR为3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或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作为宫颈癌的辅助治疗行之有效,能缩小原发病灶,尽快缓解临床症状,与放疗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经POP定量分度法(POP-Q)证实为阴道穹窿脱垂Ⅱ期以上、中盆腔缺陷为主的POP初治患者(≥Ⅲ期)以及部分POP手术后复发患者73例,分别行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前后分别依据POP-Q、国际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简要版(PFDI-20)、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简易版7(PFIQ-7)、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对性功能影响的调查问卷(PISQ-12)、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I-QOL)、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问卷-6(UDI-6)、尿失禁影响程度相关问卷-7(IIQ-7)分别评价解剖和功能疗效。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5例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64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骶骨固定术。POP-Q分期Aa、Ba、C、Ap、Bp各指示点解剖位置均数由术前(2.12±1.27)cm、(3.66±2.92)cm、(2.65±2.68)cm、(0.79±1.91)cm、(1.56±3.04)cm分别恢复为术后(-2.72±0.21)cm、(-2.74±0.19)cm、(-6.60±2.88)cm、(-2.50±0.69)cm、(-2.37±1.08)cm。PFIQ-7、PFDI-20评分由术前(33.71±11.12)、(49.69±10.02)分恢复为(2.01±6.11)、(3.03±10.02)分,I-QOL评分由术前(79.40±27.64)分提高到(106.96±13.02)分(P0.001)。结论: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恢复盆腔脱垂患者POP-Q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客观满意度高,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REfm)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方法,调查我院ICU中VREfm的患病率和分子流行病学。纳入2022.6.1-2023.7.31期间在我院ICU病房住院且细菌培养分离出VREfm的患者,通过查看电子病历收集其临床数据。对21株临床标本分离的VREfm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鉴定菌株的糖肽耐药基因,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鉴定。结果:我院ICU患者VREfm患病率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分别为12.12%和33.33%,最常见的标本类型为尿液和血液,检出比例均为23.81%(5/21)。普通ICU的患者分离出VREfm的比例最高,为47.62%(10/21)。全部检出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万古霉素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mic值≥32μg/ml),携带的耐药基因均为vanA。MLST基因分型(STs)以ST80(n=16,76.19%)为主,其次是ST78(n=3,14.29%)和ST2460(n=2,9.52%)。三种STs有相同的起源,但相互间亲缘关系较远,相同STs的菌株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5.
66.
67.
目的 分析初诊脑瘫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抗体、补体水平,了解脑瘫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状态.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小儿科首诊的脑瘫患儿69例,抽静脉血即时检测.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结合CD45+设门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方法检测血清IgA、IgG、IgM、总IgE及补体C3、C4.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瘫患儿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减少,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IgM、IgG水平显著增高,总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脑瘫患儿存在细胞、体液免疫调节异常,可能与疾病早期免疫系统对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评价Prosima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方法:40例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其中采用Prolift全盆底重建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20例,采用Prosima盆底重建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率。结果:Prosim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率均明显少于Prolift组(P﹤0.001)。结论:Prosima盆底重建术易于掌握,创伤小、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术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0.
谢晓英  郭勇  向兵 《华西医学》2014,(4):616-619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研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将22例难治性ITP患者按入院号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先予甲泼尼龙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血小板值迅速上升后联合使用2~3种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单药组先予甲泼尼龙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血小板上升后接受1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维持治疗3~6个月,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AIG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6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0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7例,两组治疗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6,P=0.005)。两组对象治疗后PAIG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AIG水平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较好,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PAIG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