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索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97倒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累及情况将患者分为1支组、2支组、3支组和正常组,另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67饲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检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随冠心病病变程度加重,血清抵抗素水平逐渐升高,冠心病各组间比较P〈0.05;冠心病组服用辛伐他汀后,抵抗紊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hsCRP升高;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抵抗素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选择位于7q多态微卫星标志序列引物探讨急性白血病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现象。结果在D7S487位点LOH发生率为3.0%(1/33),D7S523发生率为6.1%(2/33),D7S515发生率为15.2(5/33),D7S636发生率为9.1%(3/33),在33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20例正常对照标本中无1例出现LOH和MSI。结论7q区域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TSG)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3.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2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201例次院内感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泌尿道、肛周为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P<0.0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  相似文献   
24.
<正> 1950年,Jacobsen等首次将骨髓移植应用于临床,开创了骨髓移植的新时代。但是直到六十年代,这一工作进展缓慢,移植成功的病例很少。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对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HLA系统)的深入了解,在预防和处理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GVHD)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支持疗法的改进,才使骨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57岁,安徽籍。1976年底发现左上腹包块日益增大,于1977年6月来我院就诊,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慢粒,并予以马利兰治疗三月余,病情好转,肝脾缩小到肋下刚之后间断报用维持量,病情稳定。两年后慢粒复发,又采用马利兰,取得同样疗效,之后间歇交替服用马利兰、羟基脲、6—MP、肿疖  相似文献   
26.
我院于1977~1986年间曾收治(SLE)223例,其中男性仅30例(11.36%),男:女=1:6.4,与文献报道的的1:4~12相符。现将30例男性SLE的临床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等资料与女性患者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恶性组织细胞病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属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来势凶险,预后恶劣。现将本院所见87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CI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用免疫组化测定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CIK细胞和Raji细胞效靶比例增加及时间的延长,CIK细胞明显增强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蛋白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K细胞对Raji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杀伤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成人急性白血病缓解率的不断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已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科1987年1月至1991年2月住院患者33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3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外科手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亦已成为临床外科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所谓大量输血,是指在6~8h内连续输入的血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