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诊的流感样病例的分析,了解广州地区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集的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结果5 613例,其中男性2 902例,女性2 711例;年龄5 d~99岁,平均(32.38±24.96)岁。对其全年各季节、各年龄段以及各分型之间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5 613例患者,发现流感在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甲型流感相对于乙型流感发病率更高,更易在人群中流行。在各年龄段流感病毒阳性率比较中,少年(7~17岁)组发病率最高,而老年人组(>60岁)发病率最低。 结论流感流行具有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甲型流感为主,青少年易感。卫生机构应继续加强对流感的检测,帮助制定公共卫生措施,阻止流感的大规模爆发。  相似文献   
42.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以胸骨按压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并验证该复苏方法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和材料:5只健康杂种犬通过右心室起搏导管电极诱颤,室颤后4min内无任何干预,4min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自身对照,比较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EI-CPR)和辅以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I-CPR)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并分t=210ms、255ms、300ms和345ms四个时相探讨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的体外反搏最佳时相。结果:与AI-CPR相比,AEI-CPR使主动脉舒张压从(21.295±1.514)mmHg升高到(35.933±1.981)mmHg,P=0.048;右房舒张压从(4.281±0.983)mmHg升高到(10.568±1.598)mmHg,P=0.041;CPP从(18.289±3.625)mmHg升高到(29.753±4.035)mmHg,P=0.041;ETCO2从(12.902±5.213)mmHg升高到(16.694±4.102)mmHg,P〈0.05。体外反搏的最佳充气时相在255ms,此时CPP最大。结论: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EI-CPR)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CPP和ETCO2,改善心肌灌注;最佳的反搏时相在胸部按压后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急性砷化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和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饮用砷超标水引起急性砷化物中毒中25例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恢复情况。结果 经综合治疗,23例肌力、肌张力、感觉及腱反射均恢复正常,19例神经传导速度完全恢复正常,14例失神经电位的患者肌电图正常;追踪观察6个月,病情无反复。结论 急性砷化物中毒可致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及时驱砷和神经营养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DF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8年11月至2003年12月发生DFI的5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特点和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DFI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第三为深静脉插管。DFI最常见的病原茵为白色念珠茵,其次为热带念珠茵,第三为曲茵,其余为近平滑念珠茵和组织胞浆茵。本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AmB)和大扶康治疗,总有效率达87.93%,病死率为12.07%。结论:针对以上有引起DFI发生因素的患者须警惕DFI的发生,及早预防,一旦怀疑或诊断及早地使用足够疗程的抗真菌药可明显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5.
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02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注射生长抑素250pg,然后改用3000pg加生理盐水500ml以250p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静滴),连续7~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7~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血钙浓度变化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后3d和5d更为明显(P均〈0.01)。观察组痊愈率(38.7%)和总有效率(9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2%和77.4%,P〈0.01和P〈0.05),而MODS的发生率(19,3%)和病死率(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1%和16.2%,P均〈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P疗效好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肺功能试验的特点. 方法 随机抽取稳定期COPD患者22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静态肺功能和运动肺功能测定. 结果 老年组和对照组的静态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的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耗氧量、最大运动时每分钟通气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腔通气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老年COPD患者进行运动肺功能试验是安全的,而且能够反映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运动通气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0例COPD呼吸衰竭重症(拒绝有创通气,A组)患者和24例具COPD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患者(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水平无创正压辅助通气(BiPAP),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情况.结果:A组30例患者中20例经BiPAP通气后好转;血气分析指标、成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应用范围可在非适应证者中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48.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死亡率高。我院去年成功治愈1例AOSC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61岁,2001年4月26日因腹痛、发热2周,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复苏后综合征(PRS)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PRS的预后进行预测,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7年来确诊的6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苏后30 d时的预后情况分组,生存组24例,死亡组39例,基于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统计分析,进而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及Fisher判别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自主呼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格拉斯哥评分、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衰竭器官数目等9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衰竭器官数目、消化道出血、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为PRS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根据4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总判别正确率为92.1%。[结论]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衰竭器官数目、消化道出血、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为PRS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判别函数可较准确地预测PRS预后,积极处理可干预的死亡危险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凋亡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凋亡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脓毒症组(n=15)、预处理组(n=15)及治疗组(n=15).脓毒症组、预处理组及治疗组利用盲肠结扎打孔法(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预处理组在CLP前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25 000 U/kg,治疗组在CLP后2 h经尾静脉注射UTI25 000 U/kg.分别存CLP后3、6及12 h活杀大鼠,取回肠黏膜及全血标本行小肠粘膜病理光镜观察、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PCR扩增全血大肠杆菌DNA.结果 脓毒症组小肠绒毛顶端上皮脱落,固有层崩解,毛细疵管出血和溃疡形成.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能显著减轻上述改变;脓毒症组较其他三组比较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有显著增高(P<0.05),CLP后12 h预处理组较治疗组比较在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脓毒症组及治疗组全血大肠杆菌DNA检测阳性,对照组和预处理组阴性.结论 脓毒症时肠黏膜凋亡明显增加,肠细菌移位;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凋亡,抑制肠细菌的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