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38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脑血管病患者脑萎缩与胼胝体面积变化的关系.方法 46例脑血管病患者在观察期的起止2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了MR扫描.2次扫描的参数和定位保持一致.利用脑结构图像萎缩率标准化评价软件(structural image evaluation using normalization of atrophy,SIENA)对前后2次的T1W图像进行自动化分析,计算该组患者的年脑体积变化率(percent brain volume change,PBVC);同时,手工勾画前后2次正中矢状位图像上胼胝体面积和颅内面积,计算得出标准化胼胝体面积的变化率(percent corpus callosum area change,PCCA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这2项指标和年龄的相互关系.结果 年龄、年脑体积变化率、年标准化胼胝体面积变化率这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关系数分别为:年龄与PBVC,-0.295(P=0.047);年龄与PCCAC,-0.4(P=0.006);PBVC与PCCAC,0.538(P=0.000).结论 利用SIENA软件可以自动化测量脑体积变化率,该指标与胼胝体面积的变化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2.
自2000年5-8月我科使用新购 入的由北京航天中兴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低剂量数字化X线机(LDRD),对我院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了胸部体检。完成体检总人数 1 584名,其中男315例,女1 269例;年龄21-87岁(平均45.4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MRI随访观察对非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2-05—2004-09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2次及2次以上MR检查(MR复查与初次MR检查间隔时间1.5~97个月),并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非前列腺癌的25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初次和复查结果。结果25例非前列腺癌患者初次MR检查时,前列腺体积(114.63±14.48)mm3,前列腺内发现异常信号16例,外周带15例、中央腺体1例。复查时,前列腺体积(103.71±13.34)mm3,前列腺内发现异常信号15例,外周带14例、中央腺体1例。复查MR检查时16例定性诊断无变化;9例有变化。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除患者年龄初诊和复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确诊或临床诊断为非前列腺癌患者,常规MR随访常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4.
前列腺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three dimensionalMRspectroscopicimaging ,3DMRSI)检查前列腺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在MRI基础上联合应用 3DMRS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2 2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MRI和 3DMRSI检查。将 3DMRSI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 2例患者中有 2 1例完成了前列腺 3DMRSI检查。 1例患者因既往曾行直肠肛门手术而无法置入直肠内线圈致使检查不能完成。 6例患者获得41处病理结果 ,其中 2 1处为前列腺癌 ,14处为前列腺增生 ,6处为正常外周带。计算 3DMRSI中相应位置的 [胆碱(choline) +肌酸 (creatine) ] /枸椽酸盐 (citrate)的比值 ,发现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小 (0 .5 1± 0 .17和 0 .60± 0 .2 1) ,而前列腺癌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大 (1.98± 0 .95 )。结论 3DMRSI检查对于多数前列腺疾病患者是可行的 ,可得到有诊断意义的波谱信息。与病理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 3DMRSI有助于鉴别肿瘤与其他疾病 ,与MRI结合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MRI一般是脑室旁白质软化灶 (PVL) ,足月儿多为PVL伴皮层损伤或仅皮层损伤 ;早产儿PVL程度较足月儿重 ;③两组运动障碍和智力落后均与脑白质减少程度相关 ;智力落后还与胼胝体发育不良程度相关。结论 HIE后遗改变与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检查结果,评价后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早期低灌注改变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以SPECT结果为标准,将10位患者的188段心肌分为5组(正常组,灌注轻度减淡组,灌注中度减淡组,灌注重度减淡组和灌注缺损组),对不同分组的心肌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获取心肌低灌注改变诊断心肌梗死的最佳阈值。结果正常组心肌CT值与梗死各组心肌CT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以65Hu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CT诊断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9.9%。结论64层螺旋CT早期低灌注改变可以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改变,并可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确定MR成像是否可用于判断涎腺病变的性质,以及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个MR表现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可预测涎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炎症病例的情况下,仅转移(P<0.001)征象可预测病变的性质.而在不包括炎症病例条件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预测涎腺恶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意义.用转移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83.0%、敏感性为43.8%、特异性为100%;而侵蚀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84.9%、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100%.当应用转移征象和/或侵蚀征象来预测恶性病变时,准确性为92.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确定恶性涎腺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在 3.0T MR 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在3.0T磁共振上采用STIR-DWI序列对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为研究大范围DWI的可重复性,1周内对志愿者进行2次大范围STIR-DWI扫描,扫描范围从头到小腿,共1664mm,b=800s/mm^2。评价图像的可读性,记录严重变形和出现伪影的部位。应用Functool2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部分正常组织的ADC值,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次大范围DWI上所测组织ADC值的一致性。结果大范围DWI仅在颈部处有轻微的变形和伪影。统计结果表明两次扫描所测组织ADC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在3.0TMR扫描仪上行大范围DWI扫描是可行的,且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做移植.损伤后1周时,干细胞组将填充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仅植入可降解支架.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移植后1周(即损伤后2周)、移植后4周及移植后8周时行MRI检查,用DTI测量损伤侧和未损伤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DTI用SSFSE序列,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13.结果损伤前,脊髓左右两侧对比,ADC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ADC值升高,FA值降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干细胞组恢复更明显.移植后4周时,对照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干细胞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观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于我院先后行16层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每位患者16层及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该组患者的16层CT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主要分支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16层螺旋CT(P<0.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于16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