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以"间断性干咳4月余,胸痛7天"为主诉入院。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干咳,无咳痰、胸闷、心悸、发热、盗汗,未进行诊治。7天前出现胸痛,于当地人民医院查胸部CT示:右侧前纵隔内可见一大小约60×80 mm肿块,包绕上腔静脉。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增强CT示:右上纵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0mm×66mm,密度不均,增强后无强化,包绕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扩张(图1),余未见明显异常。PET-C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SOD、GSH-Px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治疗组(10 mg/kg)和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治疗组(30 mg/kg)。各组动物按要求给药,在预定时间进行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大鼠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介导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检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与非(KOA)患者关节液中miR-146a和MMP-1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NA家族链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146a、MMP-13在KOA组(n=40)与非KOA组(n=40)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Spearman分析miRNA-146a与MMP-13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关节液中的目的基因均能检测到,扩增曲线良好,扩增率高;KOA组患者膝关节液中的miRNA-146a表达量显著低于非KOA组,MMP-13表达量明显高于非K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KOA组关节液中miRNA-146a和MMP-13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r=-0.675,P0.05)。结论:miRNA-146a与MMP-13的负相关性表达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有相关性,且呈现高MMP-13、低miRNA-146a表达。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价盘龙七片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寒湿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2例LDH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口服盘龙七片配合中药热敷,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腰椎牵引。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有1例手术,1例失访,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失访,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龙七片配合中药热敷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5.
介绍长安医学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治疗慢性筋伤病学术思想.诊断上强调"三辨论治、辨位为先";治疗上强调"筋骨并调、整体施治";康复上强调"治痛以静、动静养结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腹胀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胀是内科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笔者自2002年至2004年观察本院门诊及住院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40例患者,以甲硫酸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观察抗疏强骨合剂结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17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强骨合剂、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对照1组单纯给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对照2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连续服用6个月后观察并分析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值、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为8718%,优于对照1组(6667%)(P005),与对照2组(820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主证单项症状和次症状单项症状改善情况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2)3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但治疗组的效果更佳,更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能改善患者骨转换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疏强骨合剂结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改善骨代谢,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本文观察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在Parkinson病(PD)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变化。分别向大鼠左侧尾壳核和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区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部分损伤模型和完全损伤模型后,取大鼠黑质区脑组织作冰冻切片,行GFR-α1和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在部分损伤组和完全损伤组中,GFR-α1在黑质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部分损伤组GFR-α1阳性细胞的分布、数量随受损时程的不同出现差异。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数量的变化与GFR-α1阳性细胞的分布、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结果提示,GFR-α1的表达可能与脑内受损部位细胞的营养、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 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 结果  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 结论  瘤体直径≤40 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