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哮喘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嗜酸性阳离子蛋白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期血小板5项参数变化及其与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和总IgE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CA620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Uni CAP100检测仪检测血清ECP和总IgE浓度. 结果 (1)哮喘发作期血小板明显增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减小,两者有显著负相关(r=-0.663,P<0.01);MPV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PCR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患儿缓解期血小板计数、MPV、LPCR恢复正常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哮喘发作期血清ECP和总IgE增高,血清ECP增高与MPV减小显著负相关(r=-0.522,P<0.01). 结论哮喘急性期MPV、LPCR减小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标志,且MPV与ECP增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 检测儿童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肺炎链球菌(SP)的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不同部位SP 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诊断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的7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随机选取因SP 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64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集IPD 患儿无菌部位(血液、脑脊液等)标本和对照组患儿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SP 行药敏分析。结果 70 例IPD 患儿无菌部位中共分离到82 株侵袭性SP,其中分离自血液49 株(60%),脑脊液19 株(23%)。5 年间侵袭性SP菌株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1);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菌株中青霉素不敏感SP(PNSP)的总检出率(27% vs17%)及各年度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PNSP 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不敏感率明显高于青霉素敏感SP(PSSP)(P<0.01)。侵袭性和非侵袭性SP 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的不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和非侵袭性SP 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9% 和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袭性SP 易侵入患儿血液,总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药敏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类型SP 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据报道脂多糖(LPS)、臭氧、微粒、病毒感染等可诱发前炎症反应,并激活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因子产生,引发非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生。由于LPS的结构类型、剂量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不同,都决定了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极化方向。我们的研究通过建立年幼期哮喘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浓度大肠埃希菌(Ecoli)LPS对哮喘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大肠埃希菌脂多糖(E.coli LPS)对年幼期哮喘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LPS组(C组),FC组又分为C1组(LPS0.1μg/m1)、C2组(LPS10μg/m1)、C3组(LPS100μg/m1)],每组9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及其它炎症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OVA-sIgE与BALF中TGF-β1含量;TUNEL法检测肺组织EOS凋亡。结果①光镜电镜观察:光镜下B组见支气管及血管周围、肺间质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下水肿,黏液腺增生,黏膜皱折增多,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可见气道黏液栓;C1组、C3组上述改变无明显减轻;C2组上述现象明显减轻。电镜下B组见EOS数量增多,周围有大量浆细胞聚集;C1组无明显改变;C2组凋亡的EOS增多;C3组中性粒细胞和凋亡的EOS均增多。②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B组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计数和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均高于A组(均P〈0.01);C2组均低于B组(均P〈0.01)。③血清OVA-sIgE和BALF中TGF-β1含量:血清OVA-sIgE检测,B组高于A组(P〈0.01);C2组、C3组明显低于B组(均P〈O.01);但C1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TGF-β1。含量测定,B组与A组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2组、C3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1)。④肺组织EOS凋亡率检测结果,B组与A组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2组、C3组与B组比较EOS凋亡率均明显增高(均P〈0.01);但C1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BALF中TGF-β1。水平与EOS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0.483,P〈0.01);EOS绝对计数与血清OVA-sIgE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34,P〈0.01)。结论E.coliLPS(〉10μg/m1)通过降低OVA—sIgE水平,增加TGF-β1分泌,诱导EOS凋亡,从而可能减轻变态反应症状,但过高浓度E.coliLPS(100μg/m1)可能会促使中性粒细胞增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住院儿童流感病毒A型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经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证实为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流感病毒A型肺炎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占70.3%;2010年流感病毒A型肺炎感染高峰季节为秋季,2011年为冬季,2012年为春季;24例存在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见;临床以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合并其他病原感染者26例,其中以合并肺炎支原体及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经治疗后,96例治愈,11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5 d。结论:温州地区流感病毒A型肺炎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高峰季节不固定,以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易合并其他病原感染,伴有基础疾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29.
5岁以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哮喘,由于支气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极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现就5岁以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0.
苏苗赏  李昌崇 《国际呼吸杂志》2009,29(23):1465-1469
随着近年来儿童睡眠医学的快速发展,睡眠呼吸障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儿童睡眠障碍的最新分类和睡眠分期、睡眠呼吸事件的判读新规则、病因分类和流行病特点,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