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3.
汗脚治疗的方法颇多,如用醋酸铅,明矾,乌洛托品等配制的溶液浸泡或涂搽均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短暂,不太理想。这里介绍一种中草药治疗方法,作用持久,方法简便,治一个疗程,可保持一年而不复发。药方:百部200克、雄黄50克、白芷15克、防风15克、苦参10克、细辛7克、川芎7克,放入4斤食醋中浸泡48小时。就寝前洗净双脚抹干,然后浸入药液中泡30分钟。待其自然凉干穿袜就寝,以防药液沾污褥单。每晚用原药液泡一次,七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应在凉爽季节进行,因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多种潜在的高危因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钻孔血肿冲洗术治疗的11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血小板、高血压、糖尿病、术后是否进行闭式引流、术中冲洗液所见。对以上因素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6%。血肿腔冲洗液中有血凝块及絮状物和糖尿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血小板、高血压等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其与血肿的术后复发相关。结论血肿腔冲洗液中有血凝块及絮状物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是否有糖尿病也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26.
张云  周宁  罗成 《河北医药》2013,35(2):193-195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54例AWE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史、发病症状和时间,手术及药物治疗。结果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33.6岁。剖宫产术史占92.59%(50/54),94.44%(51/54)有周期性腹部疼痛及腹部触及包快。术后到AWE出现症状潜伏期为1个月~6年,平均18个月,就诊时间为术后7个月~16年,平均42个月。9例患者血CA125>35U/ml,占23.07%,50例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均提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结节。6例患者术前接受药物治疗,GnRH及孕三希酮效果明显。病灶直径1~8cm,病灶位于皮下25.92%(14/54),累及筋膜占44.44%(21/54),累及肌层占14.81%(8/54),累及腹膜占20.37(11/54)。剖宫产术后50例,横切口46例,病灶位于切口右侧占43.48%(20/46),左侧占34.78%(16/46),53例于肿物周围1~2cm完整切除,行海扶聚焦超声消融治疗1例,接受术后药物追加治疗11例,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CA125不敏感,高频超声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发生。  相似文献   
27.
苏铭  罗成勣 《贵州医药》2005,29(1):12-12
患者男性,40岁。因左前胸部刀刺伤60分钟入院。查:T36℃、P125次/min、R25次/min、BP66/35mmHg。急性病容,呼吸稍急促,神清欠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口唇微白。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左前胸乳头内下方第5肋间处可见一长约1.5cm的横行皮肤裂口,斜向内侧,于胸骨左缘2cm处深入肋间,有血液由此裂口流出。  相似文献   
28.
王俊  杨恒  罗成  王超  张勇  刘窗溪 《重庆医学》2011,40(31):3222-3223
帽状腱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血肿穿刺、抽尽积血后应用绷带加压包扎,但由于血肿多位于头顶部,绷带包扎容易松动、脱落,往往难以奏效,复发率高.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宽胶布条叠瓦状加压包扎法治疗3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患儿,与同期应用绷带加压包扎法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乳房包块是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希腺瘤、乳腺炎多种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分辨包块属何病名、何证型,以及病人的体质特征,对早期治疗乳腺癌、正确诊治乳房包块性疾病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目前乳腺包块疾病属痰饮者日益增多,现将诊治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0.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常见,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钻孔冲洗引流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机化者并不常见,对该类血肿需进行开颅手术。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83例,其中机化型9例,经过血肿清除术加包膜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