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移的肿瘤细胞克隆的建立及其体内外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展IL-2基因转移后免疫原性增强的新型瘤苗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须首先获得IL-2基因转移后、能够高分泌IL-2的肿瘤细胞并确定其生长特性。本室构建了含563bp的小鼠IL-2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BMGNeo-IL-2,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BMGNeo-IL-2转移入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通过G41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法及活性检测,获得一株高分泌IL-2(506U/ml)克隆,并经Southern印迹法证实IL-2基因已转入该克隆中。结果表明IL-2基因转移的肿瘤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没有明显变化,但体内致瘤原性显著下降,从而为制备新型瘤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制备颈总动脉结扎及颈总动脉导丝损伤2种小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并比较其优缺点。方法:C57BL/6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实施结扎或导丝损伤术,左侧为阴性对照侧。14d后行颈总动脉彩超检查,检测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行H-E染色比较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中膜比;行免疫荧光SM22染色比较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结扎侧颈总动脉血流基本消失,非结扎侧血流代偿性加快;导丝损伤侧颈总动脉血流增快,非导丝损伤侧血流亦增快,但小于导丝损伤侧。颈总动脉结扎侧和导丝损伤侧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35.08±4.40)×10~3μm~2和(12.02±2.00)×10~3μm~2,中膜面积分别为(49.31±3.39)×10~3μm~2和(39.63±4.05)×10~3μm~2,内中膜比分别为0.71±0.05和0.30±0.0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侧血管平滑肌细胞均由分化型转变为去分化型,且结扎侧平滑肌细胞去分化程度较导丝损伤侧高。结论:在模拟血管内膜增生方面,颈总动脉结扎模型优于颈总动脉导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3.
104.
人树突状细胞cDNA质粒文库的构建及其大规模随机测序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树突状细胞(DC)的cDNA文库,通过大规模随机测序克隆免疫新分子。方法:来源于正常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培养,扩增出高纯度的DC,抽提纯化mRNA,转录成cDNA,定向插入pSPORT20载体,建立人DC的cDNA质粒文库;用ABI377全自动测序仪对该文库进行随机测序,将得到的EST在SunE450服务器中与EMBL及Swispro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筛选出代表未知基因EST,然后在GCG软件中进行分析,对重要的未知EST克隆其全长cDNA。结果:所扩增的DC经流式细胞仪分析高表达MHCⅠ、MHCⅡ、B7、CDla和CD83等表面标志,能强烈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反应;建立的DCcDNA文库92%以上克隆有平均16kb大小的插入片段;从所测的12000余条EST中筛选出代表未知基因的3000余条,克隆到109条全长新基因,包括属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家族的免疫新分子,部分全长基因已在Genebank中登录。结论:成功建立了人DC的cDNA基因文库及其大规模随机测序体系,并克隆到免疫分子。 相似文献
105.
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目前更多倾向于强调医学科学理论教育,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毕业后面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尴尬,有违长学制教育初衷。从内科学入手进行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增强八年制学生的临床技能及思维,有利于培养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6.
107.
“自杀基因”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时,通常是在肿瘤局部直接转染“自杀基因”,以期达到在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而避免全身毒性.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CD/5FC系统)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及小鼠结肠腺癌CT26的生长抑制作用,证实了腺病毒介导的CD/5FC系统在体外能杀伤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且能明显地抑制裸鼠SMMC-7721肿瘤模型的生长,对小鼠的结肠腺癌CT26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了以AFP启动子驱动的CD基因合并5FC的使用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证实了以肝癌特异启动子驱动的CD基因能在高表达AFP的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表达,合并5FC的使用能在体外特异地杀伤HepG2细胞.这一组织特异性的“自杀基因”系统能特异地抑制高水平分泌AFP的人肝细胞癌裸鼠模型7721AFP( )的生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CD/5FC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组织特异性的表达调控更能体现该疗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前多数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需要接受放射治疗,但当放射剂量达到可使肿瘤细胞全部死亡的剂量值时,往往已大大超过正常组织细胞的耐受量,可见寻找降低放射剂量,提高放疗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考虑到①TNF本身(尤其是瘤体内局部注射后)有比较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IL-2、IL-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接种至体内后致瘤原性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是由于所染的细胞因子基因、肿瘤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致瘤原性下降的免疫学机理也有不同,但均与这些肿瘤细胞体内接种后,机体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0.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胞.其功能和数量的变化既是荷瘤机体疾病的程度和预后的直接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