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回顾分析了58例脊髓栓系伴牵拉损伤的MRI表现,现就其矢、横状切面及不同加权图像T1WISE及T2WIFSE显示脊髓损伤的优势差异进行探讨,旨在行MR检查及图像分析时引起注意。1 材料及方法临床资料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范围,2个月~45岁,58例临床上均未见缺血性脊髓血管病及脊髓空洞症的病因。但脊髓均有MRI损伤表现。其中20例术中脊髓表现缺血或缺血伴有脊髓空洞症。1例术中未见脊髓明确缺血。使用Elscint公司的2-0T超导MR扫描仪,仰卧位,采用脊柱表面线圈。扫描层厚5m…  相似文献   
52.
确定脊髓横断面损伤部位对各种脊髓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然而,MRI横断面扫描难以显示脊髓灰白质的具体形态、部位,特别是损伤状态下更是难以具体分辨.我们共筛选了1993年11月~1999年12月我院及外院70例脊髓拴系缺血损伤,试图通过分析MRI横断面损伤所在不同部位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探讨MRI横断面损伤所在灰白质的主要部位,为临床脊髓拴系牵拉缺血性横断面损伤定位诊断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脊柱脊膜膨出多发生于椎管后壁 ,而椎管侧方脊膜膨出目前报道较少 [1 ]。现将我院 1994~ 1999年所收治的 5例外侧型腰脊膜膨出患者的 MRI表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外侧型腰脊膜膨出患者共 5例 ,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2 0岁 ,平均为 8.6岁 ,病程平均为 3 .5年。主要临床表现 :腰骶背部疼痛 ,双下肢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 ,腱反射减弱 ,肌张力减低等。1.2 扫描方法 使用 Elscint公司的 2 .0 T超导 MRI扫描仪 ,采用脊柱表面线圈 ,扫描层厚 5 mm,层间距 1mm,矩阵2 5 6× 2 5 6,FOV3 0 cm× 3 0 cm,自旋回波 SE…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体外细胞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GoldMagTM-CS纳米金磁微粒与抗整合素αvβ3抗体非共价键偶联方法 构建特异性分子探针.培养ECV304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该探针与αvβ3整合素结合的特异性.建立MR扫描序列,将已构建的MR探针标记ECV304细胞,进行MR成像.结果 成功构建了靶向血管生成的特异性MR分子探针;构建的MR分子探针能与ECV304细胞特异性地结合;并可特异性显著降低T2*序列信号,而非特异抗体偶联的探针对细胞MR信号无显著影响.结论 应用纳米金磁微粒及抗整合素αvβ3抗体构建的MR分子探针,能与ECV304细胞特异结合,并显著影响其T2*序列MR信号,提示该探针有望应用于活体的肿瘤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显像.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利用肌肉功能磁共振成像(Muscle Functional MRI,mfMRI)定量记录受试者单侧咀嚼口香糖后双侧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活动,对比不同性别受试者咀嚼肌活动后mfMRI图像T2值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方法:选取16名(男、女各8名)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组,分别在咀嚼口香糖前、单侧持续咀嚼5min后行咀嚼肌区轴位mfMRI扫描,观察双侧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平均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测量各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求得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的比值,用比值进行两组间及肌肉咀嚼前后t检验,α=0.05。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各组咀嚼肌在咀嚼口香糖前后平均灰度值比值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咀嚼后同侧咬肌的活动最强,其次是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和对侧咬肌。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同侧咬肌、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在单侧咀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性别对单侧咀嚼后咀嚼肌T2值变化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比较进展组(病灶增大或/和出现实性成分)与未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灶的CT征象;应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及文献报道的对肺腺癌相关因素的界定,计算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指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求得风险指数的界值,检验风险指数预测病变进展的效度。结果 100例(108个病灶)患者中有15例(15个病灶)出现进展,所有病灶平均随访时间为(1016.36±486.00)d;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病变的大小、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改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3,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病变的密度(CT值≥-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为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P=0.003,P=0.021);预测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的界值为4.25(灵敏度为46.7%、特异度为89.2%、符合率为83.3%)。结论对于长期存在≤10 mm的p GGN,病灶密度≥-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可以预测病变的进展;风险指数<4.25提示病变进展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 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MRI在髁突骨折后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单侧或双侧髁突骨折17例行MRI检查,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及损伤的类型进行分类、分级,分析髁突损伤程度与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17例共23个髁突骨折,其中14个为髁突Ⅱ级损伤,9个为Ⅲ级损伤.Ⅱ级、Ⅲ级损伤中出现关节盘移位分别为8个(57.1%)、9个(100.0%),关节内出血为5个(35.7%)、9个(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囊撕裂分别为1个(7.1%)、2个(2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骨折损伤程度与关节盘移位、关节内出血呈明显正相关性(r =0.691、0.643),与关节囊撕裂无明显相关性(r=0.219).结论 MRI可明确诊断髁突骨折患者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损伤,且髁突损伤程度越重,关节盘移位、关节内出血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6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下 ,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结果 :4 0例肺转移癌患者 80个病灶接受了氩氦刀治疗。 5 1个直径 <4cm的肺内肿块 ,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 98.9% ,显效率可达 10 0 % ,而 2 9例直径 >4cm的肿块 ,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 87.0 % ,显效率达 86 .2 % ,表明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的局部疗效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 ,无 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 ,4 6 .8%患者术后有少量咯血 ,2 5 .8%有气胸 ,19.4 %有胸腔积液 ,19.4 %术后咳嗽加剧 ,16 .1%有发热。术后 1周 6 6 .7%的瘤体呈空洞样改变 ,体积增大 ;术后 1个月瘤体缩小 ,11.1%病灶完全吸收 ,2 2 .2 %还有空洞样改变 ;3个月后瘤体进一步缩小 ,9.5 %的病灶 (<3cm)完全吸收。绝大多数密度变低 ,仅有 19%呈空洞样改变。 6个月以后瘤体变化不大。随访 15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5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 ,氩氦刀术后半年生存率为 6 6 % ,15个月为 5 0 %。结论 :氩氦刀比较安全 ,疗效可靠。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