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66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与肺转移灶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性切除术后肺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RC根治性切除术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转移局部治疗方式分为肺转移灶切除术组(33例)和RFA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肺转移灶切除术组和RFA组患者的3年PFS率分别为42.4%和31.9%,3年OS率分别为75.8%和72.3%。2组患者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转移灶最大直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和肺外转移史是CRC根治性切除术后肺转移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此外,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肺外转移史也是CRC根治性切除术后肺转移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在多指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多指患儿,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研究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热、咳嗽、咳痰、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结果研究组术后2、6、12 h的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多指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后机体应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促进机体康复的同时减少了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3.
大咯血是肺科急患之一,它可危及病人的生命,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恐惧不安,影响治疗加重病情。因此有必要做好大咯血病人的心理护理。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肺结核大咯血病人25例,现将我们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康博刀)的NSCLC患者(TNMⅢb~Ⅳ期),以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统计不良反应;对比消融前、消融后7天及1个月实验室指标;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消融后1个月疗效。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消融后10例(10/37,27.03%)发生胸腔积液,9例(9/37,24.32%)咯血,6例(6/37,16.22%)气胸,5例(5/37,13.51%)穿刺点疼痛,均为CTCAE 1、2级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CTCAE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消融后7天,相比消融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均<0.05)。消融后1个月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均较消融前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消融后7天回落(P均<0.05);37例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治...  相似文献   
95.
<正>大咯血是肺科急患之一,它可危及病人的生命,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恐惧不安,影响治疗加重病情。因此有必要做好大咯血病人的心理护理。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肺结核大咯血病人25例,现将我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全脑放疗对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8年7月武警部队上海肿瘤放射诊疗中心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收治的肝细胞癌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45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0.0%,未见统计学差异(P=0.537);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为6.2个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为5.4个月,未见统计学差异(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目(P=0.041)、病灶总体积(P=0.012)及肝内病灶的控制情况(P=0.006)是影响脑转移瘤患者总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两种治疗方式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取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
贾志阳  周志刚  李帅  王猛 《癌症进展》2019,17(8):948-952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收集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收集58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食管鳞癌组织(n=110)、癌旁正常黏膜组织(n=110)及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n=58)中BRCA1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VEGF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的关系,并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食管鳞癌、食管上皮内瘤变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8%、46.55%和26.36%,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3%、32.76%和1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41,P<0.01)。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BRCA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和VEGF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均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VEGF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BRCA1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表达上调,两者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但BRCA1不能作为提示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8.
胃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40%~50%,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状态,预后大多不佳。目前关于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及放化疗。由于我国目前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大部分病人在发现时已错失最佳手术 时机,术后也有很高的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 国内外专家的重视。蜈蚣、全蝎这类虫类中药常被使用。现就蜈蚣、全蝎对胃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治疗肿瘤直径>1 cm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腋乳入路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81例乳头状非微小癌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的87例乳头状非微小癌患者(开放组)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中央区和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美容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术后美容效果更佳(P<0.05);清扫中央区和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有选择性的肿瘤直径>1 cm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达芬奇机器人腋乳入路与传统开放手术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相似且术后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比CT增强和非刚性三维校正肝脏MR增强动态减影技术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判断能力的差异,探讨非刚性三维校正肝脏MR增强动态减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HCC患者TACE术后并再次需进行TACE治疗的病例2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扫描采用非刚性三维校正动态减影技术。分别在CT和MR增强非刚性三维校正减影图像上对病灶血供情况评估统计,以再次TACE术前的DSA评价结合结节前后的体积变化综合考虑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碘油沉积病灶血供评价的能力。 结果共分析126个碘油沉积灶,在对碘油沉积灶血供的判断中,CT与DSA检查诊断结果不一致(P<0.001),MR和DSA检查诊断结果一致(P=0.375);在结节的血供判断方面,CT/MR对肝结节血供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正确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符合率分别为6.2%/99.1%、76.0%/69.2%、23.1%/30.8%、93.8%/0.9%、0.02/0.68、0.27/3.22、1.22/0.01、13.5%/96.0%。 结论相对CT检查,非刚性三维校正肝脏MR动态减影技术在HC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