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13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HTK液是由Bretschneider 于1975年创制的,并于1979年用于心脏手术,开始仅作为心脏停跳液来使用,随后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发现,HTK液在热缺血状态下对器官具有保护功能。这个液体被认为是理想的器官保存液,并于1985年德国心脏外科界应用HTK液作为心肌保存液成功地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1987年应用HTK液进行肾移植,1987年应用HTK液进行肝移植,1989年应用HTK液进行胰腺胰植。目前,HTK液是欧洲应用最广泛的器官保存液。  相似文献   
22.
恶性腹膜间皮瘤2例超声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65岁。因进行性腹胀、消瘦3月前来就诊。查体;老年女性,恶病质。腹部膨隆,未触及明显肿块,移动性浊音( +)。既往体健,绝经17年,无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检查:患者腹、盆腔内可见大片液性暗区,内可见肠管漂浮。肝胆胰脾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前位,大小3 9cm×3 5cm×2 8cm ,轮廓清晰,被膜光滑,肌壁回声均匀,宫腔线显示尚清。于子宫右后方、后方、左侧附件区至左侧髂窝内探及范围2 1 6cm×11 8cm强回声实性肿块,形状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片状低回声区。肿块包绕子宫,并与盆腹腔壁层腹膜关系密切。CDFI观察肿块内部血…  相似文献   
23.
提出了一种利用A lopex算法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神经网络的建模中。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改善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摆脱局部极小点的能力,对典型函数的测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建模表明:改进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对多峰函数能够有效地避免早熟收敛问题。  相似文献   
24.
医院人员咽部机会致病菌与岗位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医院各类人员咽部带菌及药敏状况,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302份咽拭子标本培养和菌种鉴定,选择15种抗菌药物,用纸片扩散法对所分离的菌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医院人员咽部机会致病菌的分离率为30.13%,护理人员咽部带菌率为41.32%,明显高于医技(20%,P〈0.05)和管理人员(9.52%,P〈0.01),临床医师(29.29%)高于管理人员(9.52%,P〈0.05);副流感嗜血菌占分离菌株的56.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2%,肺炎克雷伯菌占10.1%,表皮葡萄球菌占7.0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5%和6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7.1%和85.7%;副流感嗜血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为100.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达98.2%。结论 医院各类人员咽部机会致病菌携带率存在差异;临床医护人员带菌率最高,管理人员最低;G^+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率高,副流感嗜血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医院工作人员中临床医护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临床主要病原菌和药敏变化,研究其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2年12月~2005年11月住我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和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结果4年间共分离病原菌4263株,其中前6位细菌3389株(占79.50%),分别是大肠埃希菌986株(占23.13%),金黄色葡萄球菌691株(占16.21%),铜绿假单胞菌676株(占15.86%),克雷伯菌476株(占11.17%),表皮葡萄球菌371株(占8.70%),其它假单胞菌189株(占4.43%)。常用抗生素中氨苄西林的抗菌活性最低,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率分别是3.5%和3.65%;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奥格门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最低,分别是4.44%、8.86%、6.71%。抗菌活性最高的是万古霉素和亚安培南。结论临床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仍为优势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它阴性细菌检出率逐年降低;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逐年快速增加,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为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设计的表格项目调查2004年4月所有16个临床科室的1 569份出院患者的病历.结果:1 569份病历中1 293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2.40%:内外科系统使用率分别为62.50%、90.56%.使用的抗菌药物可分为10大类69种.内科用药前三位为喹诺酮类42.11%,青霉素类36.14%,头孢类32.98%;外科围手术期用药前三位为第三代头孢27.53%,青霉素类20.22%,加酶抑制剂的复合药19.66%.结论: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慢性子宫颈炎应用利普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从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1例慢性子宫颈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应用利普刀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min,手术出血量平均(2.5±1.5)mL,手术成功治愈249例,2例显效,总有效率达到100%。术后均随访3~5个月,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利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快速安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教学效果与存在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课程说课,以供康复专业《社区康复》课程教师探讨,以期改进该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 评价多模式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防控中的效果。 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方法,观察多模式策略在医院ICU控制CRE的干预效果。 结果 实施多模式策略的干预组和未实施的对照组880例和815例,住院患者CRE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91%和2.09%,两组感染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施多模式策略能显著提高医院ICU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s,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8年诊断的7例GCA的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按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重新分级,并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观察,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阑尾游离端出现局限性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其余6例阑尾弥漫增粗;镜下观察均可见低级别GCA,5例同时伴有高级别GCA,3例分级为1级,3例分级为2级及1例分级为3级。6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MLH1、MSH2、MSH6和PMS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5%~50%,p53在高级别GCA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GCA。随访14~46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患者死亡。结论GCA为阑尾较少见的肿瘤,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及腺上皮的分化,生物学行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