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书刊医学光盘的特征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提高影像医生投稿SCI收录影像学期刊命中率,提高我国影像医学的医疗、学术水平.方法:通过详细介绍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概况及功能特征.结论:对SCI收录的医学文献的评价.结果:提供各国出版的SCI收录的影像学期刊.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CD5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Bcl-2)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被诊断为DLBCL、年龄60岁的患者35例,对入选患者进行2年随访。收集入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信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5、Bcl-2表达,并分别根据CD5、Bcl-2是否为阳性表达(以肿瘤细胞染色阳性30%)、中枢神经累及与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患者间生存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曲线间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最终有3例失访,失访率8.6%。入选患者CD5阳性率为21.9%(7/32),Bcl-2阳性率为46.9%(15/32),CD5及Bcl-2共阳性15.6%(5/32)。21.9%(7/32)患者出现中枢累及。10例患者为肿瘤临床Ⅲ期,22例为临床Ⅳ期。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个月。1年生存率为96.9%(31/32),2年生存率为71.9%(23/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CD5-和Bcl-2~-患者比较,CD5~+和Bcl-2~+患者OS和PFS均较低(P0.05);临床Ⅲ期及Ⅳ期患者PFS(P=0.055)及OS(P=0.0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中枢累及患者相比,中枢累及患者OS和PFS较低(均为P=0.004)。另外,CD5~+患者中枢累及率显著大于CD5-患者(57.1%vs 12.0%;P=0.026),Bcl-2~+患者中枢累及率显著大于Bcl-2~-患者(40.0%vs 5.9%;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D5阳性为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05,95%CI1.717~73.112;P=0.012)。结论 CD5阳性表达可作为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判断和未来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4.
新时期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依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5.
王健红  白庆咸 《中外医疗》2013,32(7):176-176,178
该文通过对DLBCL的分类、免疫分型等研究进展的总结,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依据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同时从形态学与临床上的一些特征可以对其(DLBCL)分类显著的异质性。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于不同(DLBCL)患者,化疗的效果与反应有很大的差别,在不断的研究分析中揭示DLBCL的基因表达微阵列所显示的肿瘤异质性。该文通过对DLBCL的分类、免疫分型等研究进展的总结,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应用医院网络化疫情上报管理系统和信息上报机制,将疫情上报管理系统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门诊及住院医生工作站中,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医院疫情的全院覆盖实时上报、监控以及预警,为医院疫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及淋巴结反应增生组织中组蛋白甲基化酶G9a的表达情况,探讨G9a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75例初治DLBCL患者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和对照组中G9a蛋白的表达,分析G9a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进展期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探讨其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  DLBCL组织G9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3%,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2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9a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B症状、LDH水平、初治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9a蛋白阳性患者组的β2-MG的值,临床分期,Ki-67均较G9a蛋白阴性组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19和0.044),Non-GCB 的G9a表达率高于GC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虽然Cox多因素分析显示,G9a蛋白表达阳性并非是是影响DLBCL患者3年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因素研究显示G9a蛋白阴性和阳性组的3年OS分别为89.5%和74.4%,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3年PFS分别为79.3%和59.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  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相比,组蛋白甲基化酶G9a在DLBCL中表达明显增加,且G9a蛋白阳性DLBCL患者的β2-MG、临床分期、Ki-67指数均较G9a蛋白表达阴性患者更高,提示G9a阳性表达可能与DLBCL的发展增殖有关;G9a蛋白表达阳性是影响初治DLBCL患者3年OS和PFS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但并非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8.
电子处方系统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门诊医师工作站在我院门诊全面运行,其子系统中的电子处方系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在处方管理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差错出现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9.
电子病案版本升级对病案质量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推进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适应日益提高的医院的临床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我院于1998年实施了"军字一号工程"(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2000年我院运行了医师工作站1.46版,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电子病案。该系统的顺利运行使临床医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病案中解脱出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该系统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具有可复制、可随意修改、缺乏对病案质量的自动监控等缺点。广州军区总医院开发了新的电子病案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院于2007年在保持原有医师工作站的功能和流程的基础上,实施了我院"医师工作站系统"的升级。新版医师工作站主要在原来电子病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病历完成时限和病历内容的监控,以及对病历的评分系统,有效地促进了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临床病历、提高病案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