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周围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静脉营养(peripheralparenteralnutrition,PPN)指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是除中心静脉营养以外的另一种肠外营养补充形式。PPN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等优势,应用日趋广泛,在某些领域中有替代中心静脉营养之势[1]。PPN概述早在1945年,B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58例胃癌组织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为34.5%,其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肝转移及血管侵犯无明显相关(P>0.05);ICAM-1表达阳性率在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P<0.01),淋巴结转移者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随肿瘤TNM分期的增高,ICAM-1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下降(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ICAM-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基于各项Ⅲ期临床研究,近年来,术后化放疗、围手术期ECF方案(表柔比星、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以及术后口服S-1辅助化疗分别成为了美国、欧洲和日本治疗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式.2001年,美国西南肿瘤组(SWOG)报道的大型Ⅲ期随机临床试验(INT0116)结果,使得术后化放疗在美国成为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治疗方式.随着化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术前化放疗、术后化放疗、化放疗联合术中放疗等各种化放疗方案不断地被业内学者所报道.本综述总结近年来报道的关于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性化放疗方案及其临床试验结果,并综合评价化放疗在可切除性胃癌中的治疗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胃癌中MUC1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指数等临床病理学关系。方法收集外科胃癌手术切除标本61例,应用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与核分裂指数评价,EnVision两步法行MUC1与β-caten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以上肿瘤细胞出现胞浆聚集及细胞核着色被视为异常表达。结果本组胃癌中32例(52.46%)有MUC1异常表达,29例(47.54%)有β-catenin异常表达,MUC1与β-catenin异常表达一致率为73.77%。MUC1异常表达组核分裂指数增加(P=0.027),肿瘤在胃底贲门部相对好发(P=0.068)。MUC1或β-catenin单项异常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学指标无明显关系。MUC1与β-catenin共同异常表达时核分裂指数增高较MUCl单项异常表达以及MUC1与β-catenin无异常表达组更加明显(P=0.004)。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表明部分胃癌出现Wnt/β-catenin信号通道异常活化。MUC1通过Wnt信号通道辅助活化因子作用促进β-catenin对胃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两者共同异常表达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MUC1与β-catenin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标记。  相似文献   
65.
内镜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内镜超声检查的术前T、N、M和TNM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0.4%、68.3%、91.3%和65.1%;而多层螺旋CT分别为80.4%、80.5%、97.8%和65.1%,两者各参数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当两者相结合时则分别可提高到91.3%、85.4%、97.8%和83.7%,前3项参数准确性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而TNM临床分期准确性的提高与内镜超声检查及多层螺旋CT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3,P<0.05)。对Ⅱ~Ⅳ期胃癌术前分期结果分析,内镜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及两者相结合的术前TNM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为50.0%、75.0%和85.7%,内镜超声检查与两者相结合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5,P<0.01)。结论内镜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两者相结合应用,对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胃癌超声内镜分期和术中分期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内镜超声(EUS)和手术时触摸法对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7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于术前接受EUS检查并在术时按Rhode原则进行评估,其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分期学相比较。结果: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T)上,EUS的准确性为80.8%(59/73),手术时评估的准确性为58.9%(43/73)。在判断淋巴结转移(N)上,前者的准确性为60.3%,后者为65.8%;但在26例NO病例中,EUS分期的准确性为92.3%而手术时评估的准确性仅为57.7%。结论:EUS判断胃癌的T及N0,较术中临床评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7.
腹腔液胃癌细胞学与CEA mRNA检测比较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及腹腔冲洗液、腹膜组织中的癌胚抗原(CEA)mRNA,以探讨对腹腔中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胃癌和5例胃良性病变病人的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并同时切除少量大网膜、膈腹膜和盆腔腹膜作为对照。冲洗液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网膜组织中CEA mRNA的表达。结果: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中的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9.58%(19/48)和43.75%(21/48),皆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7.08%(13/48)(P<0.05)。CEA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浆膜侵犯程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腹腔冲洗液CEA mRNA和细胞学检查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如同时行腹膜组织CEA mRNA的检测可能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8.
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监测49例接受IPHC治疗的进展期胃癌病人术中体温及呼吸、循环生理指标的变化;比较IPHC组病人(49例)与对照组病人(79例)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PHC过程中,病人的血温和颅温均显著上升,但未达到危险程度;同时肺顺应性下降、气道压力升高,但术后均顺利恢复正常;呼气末二氧化碳持续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心率、心排指数(CI)逐渐上升,但每搏指数(SVI)并无变化;外周阻力指数(SVRI)显著下降,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先行上升,然后逐渐下降,术后恢复正常。IPHC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IPHC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1.4%,无显著差异;IPHC组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5);吻合口漏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IPHC虽对人体生理造成一定影响,但均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其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9.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下CT仿真胃镜 (CTVG)、三维 (3D)及轴位显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扫描后分别再行CTVG以及基于表面遮盖显像 (SSD)及透明显像 (raysum)的 3D显像和轴位显像 ,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CTVG ,3D显像及轴位显像对胃癌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98.1 % ,96 .2 %和 96 .2 %。CTVG结合 3D显像 ,胃镜和轴位显像对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 92 .5 % ,82 .5 %和 75 .0 % ,CTVG结合 3D显像显著高于轴位显像 (P <0 .0 5)。而MSCT轴位显像对胃癌术前T ,N ,M和TNM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82 .7% ,79.5 % ,96 .2 %和 79.2 %。结论 MSCT下CTVG ,3D显像和轴位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供术前诊断的依据,并评估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胃癌腹膜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57例胃癌腹膜转移病人中,女性年龄小于男性(50%vs22.58%,P<0.05),而且其手术切除率明显低于男性(39.13%vs67.85%,P<0.05)。51例手术病人中,35.29%(18/51)出现腹水,17.65%(9/51)直肠指检发现肿块。生存分析表明姑息切除病人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未切除者(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唯一因素(相对危险度0.261),但腹膜转移为P3时手术切除季明显下降(P<0.001)。结论 腹水和直肠指检发现肿块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常见临床表现,其中女性病人年龄偏小且手术切除可能性也较小。如果可能应行姑息切除手术,但腹膜转移为P3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