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数量与心脏性猝死(SCD)一级与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特征,为ICD患者筛选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资料与患者植入ICD类型,分析历年ICD植入数量与一级、二级预防患者资料的特征与差异.结果 入选214例患者,一级预防108例,二级预防106例.ICD植入数量与一级预防患者比例逐年增加.与二级预防患者相比,一级预防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更差(P<0.01),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0.34±0.01)对(0.50±0.16),P<0.01],QRS时限更长[(135.83±35.08)ms对(111.68±34.15)ms,P<0.01],log (NT-proBNP)水平更高[(3.32±0.62)pg/ml对(2.83±0.83) pg/ml,P<0.01],肾小球滤过率更低[(75.15±24.23) ml/min对(90.25±70.30) ml/min,P=0.037];一级预防患者冠状动脉疾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占90%,与二级预防患者疾病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冠状动脉疾病比例均较低(13.1%与22.6%);二级预防患者主要植入单腔ICD(84.0%),而一级预防患者植入CRT-D比例最高(74.1%),组间植入ICD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D植入数量与一级预防患者比例逐年增加,一级预防患者的识别与植入工作有待改进,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良患者与未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慢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识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心脏性猝死(SCD)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生存与适当治疗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于本院行ICD或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植入术的患者,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ICD保存的室性心律失常与治疗数据,对比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组间生存与ICD适当治疗,并寻找ICD术后生存和ICD适当治疗的预测因素。结果入选124例患者,一级预防组63例,二级预防组61例,中位随访时间300天。共有12例患者死亡(9.6%),其中一级预防组7例(11.1%),二级预防组5例(8.2%),组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95)。术前log(NT-proBNP)是术后生存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HR=8.81,P=0.047)。共有24例患者接受过ICD适当治疗(19.4%),组间术后ICD适当治疗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14)。QRS波时限(QRSd)是术后ICD适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HR=1.24,P=0.020)。QRSd≥120 ms的患者中二级预防组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P=0.027),QRSd<120 ms的患者中组间首次ICD适当治疗时间无差异(P=0.242)。结论因SCD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植入ICD患者在术后生存无显著差异;二级预防较一级预防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术前QRSd≥120 ms的患者。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经导管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封堵术时,术前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m,TEE)、二维TEE、术中X线透视LAA造影下多个心耳解剖参数与最终置入LAA封堵器型号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LAA封堵器置入且完成术前二维、三维TEE的患者,并通过全身应用量化(QLAB 10.8 3DQ)软件,完善LAA最大、最小开口直径及周长衍生直径(perimeter derived diameter,PDD)测定,与最终置入封堵器型号作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5位患者成功置入LAA封堵器,其测量结果显示LAA开口周长,二维、三维TEE下LAA开口最大径与最终手术置入LAA封堵器型号呈正相关(r=0.859,0.606,0.634,P<0.001)。根据封堵器型号选择说明,KAPPA分析显示三维TEE下LAA PDD预测的器械型号与最终置入封堵器的型号存在最佳一致性(K=0.778,P<0.001)。以三维TEE下PDD作为预测变量,最终选择封堵器型号为因变量,重新建立回归方程为:封堵器型号=0.902 9×PDD+6.101 2;其预测准确率达到87%。至6个月随访期结束,未出现封堵器移位、脱落、心包填塞、器械相关血栓及残余漏直径>3 mm等并发症。结论 三维TEE下LAA周长能准确预测经导管LAA封堵术中封堵器型号的选择,该参数有助于进一步协助术者成功完成封堵并降低残余漏及器械回收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STEMI与52例NSTEMI患者行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梗死后的心功能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NSTEMI组心绞痛史多见(P<0.05);(2)STEMI组肌钙蛋白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高(P<0.05),但两组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3)NSTEMI组三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P<0.05),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比例较低(P<0.05)。结论: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多见,其发病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越差,本研究探讨AMI患者RDW升高的内在机制。方法:102例确诊AMI患者(AMI组)、与150例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CAD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AMI组与cAD组RDW、hsCRP、NT—proBNP的差异。结果:CAD组的RDW显著低于AMI组(13.0%±0.7%比13.3%±0.9%;P=0.003),但校正NT—proBNP后,2组间RDW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单变量线性相关及多变量分析提示,NT—proBNP而非hsCRP是RDw的独立预测因子。将入院第7天与入院第1天测得的变量差值进行分析发现,RDw的差值(△RDW)与NT—proBNP的对数差值(△logNT—proBNP)具有相关性。△RDw对NT—proBNP的变化具有中度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1±0.05;P〈0.01)。结论:NT—proBNp而非hsCRP与AMI患者中RDW呈正相关,即心梗后心功能的恶化可能是导致患者RDw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爆发性增长期,表现为手术例数及相关研究文献的剧增.我们可以把2002年首例人体TAVR至2005年第一枚自膨胀的CoreValve置入患者体内比喻成TAVR的“婴儿期”,把2005年至2010年PARTNER研究发表看成AVR的“儿童期”,而目前TAVR的发展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发育迅速,却未完全成熟.在不久的将来,TAVR将改变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成为一种常规手术.PARTNER研究主要负责人Leon指出:“以TAVR为代表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成为今后心血管介入治疗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方向.”TAVR,是近来研发的新兴心脏介入技术.自2002年Cribier等人实施首例人体TAVR术以来,TAVR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0 000多例患者接受了TAVR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10年10月实施国内首例人体TAVR,目前已完成3例TAVR,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89例RA患者,收集疾病状况相关的临床资料(关节肿胀、疼痛、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等)、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ioid factor,RF)等实验室指标。以ESR 40 mm/h和hs-CRP 5 mg/L为界分为高炎症组和低炎症组,以Hb 110g/L为界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别比较两组的RDW水平,并对RDW与ESR、hs-CRP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炎症组患者的RDW水平为(14.88%±1.80%),明显高于低炎症组患者(14.14%±1.45%) (P=0.04)。RDW与ESR、hs-CRP、DAS28-ESR、DAS28-CRP和健康评定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有明显相关性,rho值分别为0.22、0.27、0.25、0.24和0.34(P均<0.05),RDW与ESR、log hs-CRP和HAQ有线性回归关系。排除贫血因素后,RDW与上述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的RDW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贫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对猪心房间隔穿刺(atrial septum puncture,ASP)方法的改善,使操作更方便,心脏穿孔或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更低,ASP更安全有效。方法 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引导下,使用0.014英寸SION导丝的尾端对28只约克夏白猪进行ASP。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算肺血流/全身血流平均值及平均ASP时间。术后4周观察房间隔穿刺孔闭合情况。结果 成功对28只约克夏白猪进行ASP,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有左向右分流,无并发症发生。平均Qp/Qs为1.3±0.2(中位数1.3,95%CI:1.3~1.4),ASP平均用时(40.6±7.3)s (中位数41.0 s,95%CI:37.8~43.3 s)。手术4周后,28只猪的房间隔穿刺孔均内皮化导致闭合。结论在ICE引导下,使用0.014英寸SION导丝的尾端对约克夏白猪进行ASP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1例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的双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为双孔型ASD(继发孔型),大小分别为12 mm和13 mm,两处相距约6 mm;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CE引导下,成功应用20 mm小腰大边ASD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即刻ICE提示房间隔无分流,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总结15例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三尖瓣环缩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患者责任护士在术前密切观察病情、缓解心衰症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术中与医师做好手术配合;术后进行密切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并通过早期运动促进康复。同时,通过统计手术并发症数量,记录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得分、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以此明确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 术后监测发现2例冠状动脉缺血、1例急性右心衰和1例右颈穿刺部位周围皮下出血,均与手术并发症相关,因而针对性地使用冠脉扩张药物,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和严密的容量管理,并对出血部位进行持续监测。措施实施后,患者病情均得以好转,1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患者的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得分由术前的(35.32±6.50)分提升至出院前的(52.45±5.35)分(t=-7.88,P<0.01);出院当日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升[(191.30±15.21) m vs.(153.51±18.57) m,t=5.45,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