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结合颈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所致管腔狭窄程度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北京水利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71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CAS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筛选出TIA发生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并分析ABCD2评分、管腔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者39例(22.8%);ABCD2评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高危组患者TIA后7d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低危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BCD2评分、ICAS所致管腔狭窄程度可以影响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两者结合对于TIA后7d内发展为脑梗死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水利医院住院的47例单纯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丘脑梗死区域,观察不同丘脑梗死区域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结果 47例单纯丘脑梗死患者中,前核区梗死4例,外侧核区梗死22例,内侧核区梗死13,后侧核区梗死8例。临床表现以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记忆障碍最常见。外侧核区、前核区、后侧核区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好,内侧核区梗死患者的预后最差。随访90d时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丘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记忆障碍等临床表现,但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段永伟 《中外医疗》2010,29(35):52-5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的MAS,FMA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出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740例鼾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32例)和未出血组(708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儿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740例患儿术后出血32例,出血率为4.32%。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单因素分析,年龄、身体 质量指数Z分数(body mass index Z score,BMIZ)、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鼾症家族史、扁桃体嵌入程度、术前诊断情况、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手术医师对等离子熟练程度以及饮食配合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患儿年龄≥6岁、术前诊断情况、扁桃体嵌入程度、饮食配合度以及抗生素使用是治疗儿童鼾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 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疗效较好,但术后出血危险因素诸多且复杂,年 龄、术前诊断情况、扁桃体嵌入程度、饮食配合度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均会影响术后出血,可重点关注以降低术后出血风险,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切口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内镜鼻外科的不断发展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认可 ,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1〕切口的选择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岁岁 ,平均 2 9岁。Kiillian手术切口 2 5例 ,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 1 6例 ,鼻中隔骨软骨交界处黏膜纵形切口 8例 ,鼻中隔棘或嵴尖部横形切口 1 1例 ,鼻中隔棘或嵴前纵形黏膜切口 6例。 6 6例中有2 8例伴有单组或多组鼻窦炎 (其中 1 0例伴有鼻息肉 ) ,43例伴有下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分泌性中耳炎儿童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加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术后回访9个月~2年,72例(112耳)中107耳语频听力提高20~35 db,5耳听力无明显改善,可能与鼓膜穿孔及中耳粘连有关,手术治愈率达95.54%(107/112).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因素颇多,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较为主要的发病因素,鼓膜切开置管加腺样体切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常见病,穿孔较小(面积小于鼓膜1/4)者,一般都能够在1~2周内自行愈合,不会遗留永久性穿孔;穿孔较大(面积大于或等于鼓膜1/4)者,自行愈合时间延长,感染机会增加,遗留永久性穿孔者多见.我们通过对82例(87耳)外伤性鼓膜穿孔面积占鼓膜1/4以上者,用浸有湿润烧伤膏棉片外贴法修补鼓膜穿孔后发现,鼓膜穿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性蝶窦炎的治疗方式及预防复发的方法。方法对19例真菌性蝶窦炎患者在鼻窦内窥镜下行蝶窦开放及引流术。术后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19例真菌性蝶窦炎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其中18例痊愈,I期治愈率94.73%。复发1例,行全麻鼻内镜下再次手术后治愈。未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真菌性蝶窦炎鼻内镜下术中充分扩大开放自然口,彻底清除窦口及窦腔病变物,保留正常窦腔黏膜,定期复查换药随访,有利于抑制复发,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狭窄与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磁共振上的病灶模式,探讨颈内动脉病变引起卒中的发病机制。 方法 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定位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而无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利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研究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形态学表现。有潜在心源性栓子患者除外。 结果 94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45例,颈内动脉闭塞49例。磁共振上缺血病灶的局部解剖模式分为4种:区域梗死、皮质下梗死、边缘带梗死、弥散小梗死。颈内动脉闭塞组中区域梗死的发生率较颈内动脉狭窄组高(47% vs 22%;P<0.05);颈内动脉狭窄组中边缘带梗死的发生率较颈内动脉闭塞组高(42% vs 22%;P<0.05)。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见于区域梗死,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多见于边缘带梗死。  相似文献   
20.
段永伟 《中原医刊》2005,32(16):26-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一西药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36例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2例,对照组64例,在常规使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建瓴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9.0%、治疗组胃部不适3例,对照组6例出现皮下紫癜,2例牙龈出血。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进展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