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对胸水和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检测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探讨各指标在对伴胸水的肺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26例肺癌患者、4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胸水和血清标本及30名正常体检者的血清标本进行6种肿瘤标志物测定,同时对患者胸水标本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胸水CEA及血清CYFRA21-1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最高。CEA含量在胸水与血清中的比值(P/S)与其他5种肿瘤标志物P/S值相比其辅助诊断价值最高。胸水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3%和100%;而其与胸水CEA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7.56%。结论:检测胸水CEA、血清CYFRA21-1对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有重要价值,胸水CEA与脱落细胞学联合检测可提高辅助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组转染的肝癌细胞中精氨酸酶Ⅰ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其在HCV-肝细胞肝癌(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转染HCV基因组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印迹技术研究HCV基因组转染对细胞内精氨酸酶Ⅰ表达的影响;运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细胞精氨酸酶Ⅰ表达,并探讨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精氨酸酶Ⅰ在HCV阳性肝癌细胞系(Huh7-HCV)中的表达上调,且与对照细胞相比,Huh7-HCV细胞的精氨酸酶Ⅰ含量升高4.3倍。运用siRNA抑制细胞精氨酸酶Ⅰ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导致其死亡,且可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精氨酸酶Ⅰ在HCV阳性肝细胞Huh7中表达上调,可能对促进Huh7-HCV细胞生长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和了解COPD的炎症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参照BALF的细胞百分计数分类、临床资料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实验对COPD急性期组、COPD缓解期组及非COPD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BALF中IL-17、IL-23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COPD急性期组BALF中IL-17、IL-23的浓度较COPD缓解期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OPD急性期组FEV1%较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1);COPD患者BALF中IL-23与IL-17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2=0.6985,P〈0.001),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浓度与FEV1%均呈直线负相关(r2=-0.5279、-0.5410,尸均〈0.001)。结论肺局部炎症时IL-17、IL-23的浓度与COPD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L-17的浓度与局部炎症情况相关性较IL-23强,其浓度的维持可能与炎症的持续存在有一定关系。检测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水平对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液和尿液细胞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TCC组)、19例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和20名健康成人(正常人组)的外周血和新鲜尿液,以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有核细胞及尿液脱落细胞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TCC组患者外周血生存素25例阳性(62.5%),对照组和正常人组均为阴性;尿脱落细胞检测结果示TCC组28例阳性(70.0%),对照组仅2例阳性(10.5%),而正常人组均为阴性。TCC组阳性率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不同病理分级的TCC患者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分析血液和尿液中的生存素检测结果对TCC的总检出率达87.5%,对TCC组Ⅱ级和Ⅲ级的检出率(96.6%)显著高于Ⅰ级(63.6%)(P<0.05)。结论:生存素基因在膀胱癌患者血液和尿液细胞中重新表达,运用实时RT-PCR法测定血液和尿液细胞中生存素表达具有较好的肿瘤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95.
患者女,15岁半,因原发闭经和身材矮小就诊。系第4胎第2产(第2、第3胎自然流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kg,Apgar评分10分。其母孕本胎时年龄为31岁,父为37岁。母孕期无明显不适,父母体健,父身高167cm,母160cm,体貌无特殊,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疾病史。患者有一兄22岁,智力、发育、体貌均良好。患者查体:身高135cm,体重31k,学习困难。面色较苍黄,后发际低,面部及躯干痣多,未见明显蹼颈,有肘外翻。乳房未发育(B1期),双乳头在锁骨中线外,无腋毛。外阴呈幼女型,无阴毛;有阴道,呈盲端,长为6cm。右手小指远节呈内弯曲,且不能伸直;脚趾第四、五趾短。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方法 :观察 45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并用PCR 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进行G6PD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共发现了五种基因突变型 ,分别是cDNA1376G→T(31.2 % )、cDNA1388G→A(2 8.9% )、cD NA95A→G (2 0 .0 % )、cDNA10 2 4C→T(4 .4% )和cDNA493A→G(6 .6 % )。 结论 :上海地区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型 (cDNA1376G→T ,cDNA1388G→A和cDNA95A→G)占 80 .1% ,酶活性均低于正常人的 10 % ,临床表现以蚕豆病、药物诱发溶血及新生儿期黄疸为主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选择合理的标本处理方法 ,提高外周血基因转录本检测的灵敏度。方法  5 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分别以淋巴细胞分离液 (FICOLL)和红细胞裂解液 (RLS)处理后提取RNA ,以荧光定量RT PCR技术检测 β actin基因和CEA基因转录本。 结果 RLS法和FICOLL法定量检测 5 3例外周血标本的 β actin基因转录本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19× 10 6和 2 .4 0× 10 5拷贝 /ml,2组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RLS法检测 5 3例中 13例为CEAmRNA阳性 ,阳性率为 2 4 .5 % ;FICOLL法检测到 5例阳性 ,阳性率 9.4 % ,RLS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FICOLL法 (P <0 .0 5 )。结论 RLS法分离外周血有核细胞的效果优于FICOLL法 ,有利于提高基因表达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组转染的肝癌细胞中精氨酸酶Ⅰ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其在HCV-肝细胞肝癌(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转染HCV基因组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印迹技术研究HCV基因组转染对细胞内精氨酸酶Ⅰ表达的影响;运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细胞精氨酸酶Ⅰ表达,并探讨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精氨酸酶Ⅰ在HCV阳性肝癌细胞系(Huh7-HCV)中的表达上调,且与对照细胞相比,Huh7-HCV细胞的精氨酸酶Ⅰ含量升高4.3倍.运用siRNA抑制细胞精氨酸酶Ⅰ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导致其死亡,且可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精氨酸酶Ⅰ在HCV阳性肝细胞Huh7中表达上调,可能对促进Huh7-HCV细胞生长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血清生存素的测定方法,初步评价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建立人血清生存素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方法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等进行评价。用此方法检测80例肝癌患者和80名健康成人血清生存素蛋白,分析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结果以生存素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建立了血清生存素的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方法。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10.33%,批间CV为11.71%;稀释试验显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生存素蛋白原液~1∶32稀释液;对照组吸光度(A)值0.002~0.115(0.047±0.032);以x+3s作为方法的cutoff值(0.143)。80例肝癌患者血清生存素蛋白测定A值0.031~1.415,其中A值>cutoff值的有50例(62.5%)。肝癌组血清AFP测定有58例阳性,阳性率为72.5%。血清生存素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检出率为90%,二项结果不一致的有36例(45.0%)。结论外周血生存素蛋白含量在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该基因参与了肝癌的发生过程;生存素测定结果与AFP无关,提示其可能成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0.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和肠癌病人CEA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肠癌病人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CEAmRNA拷贝数,以实现对其肿瘤血运转移的定量监测。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5例正常人外周血和48例胃癌和肠癌病人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EAmRNA的拷贝数。结果:6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无一检测到CEA基因转录本。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组织中CEA表达率为100%,CEAmRNA拷贝数在10^5~10^7/mg。48例肿瘤病人外周血CEA表达率为33.3%,CEAmRNA拷贝数范围在(10^1~10^3.2)/ml。结论: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能特异、灵敏地检测胃癌和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EAmRNA,能早期客观地反映病人体内微转移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