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01.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 (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和结果。方法 分析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进行的 63 0 6例PCI病例资料。结果 63 0 6例PCI患者发生心脏压塞 10例 (0 16% ) ,其中 3例 (3 0 % )在导管室诊断 (早发心脏压塞 ) ;7例 (70 % )延迟发生 (迟发心脏压塞 ,平均发生在PCI术后 2 6h)。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无该并发症的PCI者 [(66 8± 9 3 )岁对 (55 4± 13 3 )岁 ,P <0 0 1]。多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合并心脏压塞的患者为多支和复杂血管病变。 3例早发心脏压塞表现为术中血压突然下降和左前斜位X线透视下心影外缘出现透亮环。 7例迟发心脏压塞患者早期表现为心率、血压突然下降 ,经阿托品和多巴胺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但血压不能恢复至原水平。急诊超声心动图示 8例有大量或中量心包积液。 2例早发心脏压塞直接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8例行心包穿刺引流 ,仅 1例引流后仍需外科处理。 5例患者静脉应用鱼精蛋白 ,4例患者心包腔内应用了鱼精蛋白。 10例均成功治愈。结论强化诊断意识、识别心脏压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快速诊断的关键。经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应用鱼精蛋白和外科处理后 ,PCI并发心脏压塞可取得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施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中不同的投照体位对患者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为剂量优化提出建议.方法 用标准体模测定冠脉造影9个不同投照体位下图像清晰时剂量面积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透视和摄影的辐射剂量值;并在方舱内对6只实验动物施行9个不同投照体位下的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不同体位的影像质量.结果 不同投照体位下,透视时DAP剂量范围值为12.96 ~ 31.28 μGym2/s,ESD透视范围为21 403.33~71 106.67 μGy/S;摄影时DAP剂量范围值为39.55~87.59 μGy/s(10帧),ESD剂量范围值为67 647.25~ 212 498.54 μGy(10帧).正位剂量值最小,脾位最大,其他体位与正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体位影像质量平均评分值范围为3.55 ~ 3.85,正位影像质量最好,脾位最差,其他体位与正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投照体位,辐射剂量、影像质量不同.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选择投照体位以期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减少患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目的 探讨起源于心房后间隔及邻近区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特点.方法 入选23例患者,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3±19.3)岁,自发或心房程序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39;波特点并于后间隔各个部位进行激动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3例心房刺激均能反复诱发或终止房速,平均周长(346.7±61.8) ms,房速时P&#39;波时限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86.2±14.0)ms对(115.4±19.9) ms,P<0.05].体表P&#39;波表现为Ⅰ导联多呈等电位线,下壁导联呈深倒负向波,aVR和aVL导联呈正向波,V3~W5导联呈负向波.常规激动标测,所有患者于冠状静脉窦口(CSO)附近标测到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其中12例起源于右后间隔,6例起源于CSO及近端,2例起源于心中静脉,3例起源于左后间隔.靶点提前体表P&#39;波平均(34.4±18.0) ms,放电开始至心动过速终止时间为(6.2±4.2)s,11例患者放电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其中3例需应用盐水灌注导管.随访4个月~ 10年,无复发病例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后间隔局灶性房速P&#39;波形态具有特异性,对导管消融定位意义较大.由于解剖的复杂性,部分病例标测和消融困难,需结合右心房后间隔、冠状静脉窦(CS)内和/或其分支、左心房后间隔等多部位标测和/或消融方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应用永久心脏起搏电极导线连接外置可重复使用的永久起搏器进行临时心脏起搏(TCP)的实用性和成本效益。方法 将具有TCP适应证的48位患者分为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30)。 研究组应用永久心脏起搏电极导线连接外置可重复使用的永久起搏器进行TCP;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TCP。 结果 研究组18例及对照组30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TCP。研究组中有6例采用了主动螺旋起搏电极导线,另外12例应用翼状被动起搏电极导线。 研究组因为可逆性原因所致心动过缓进行TCP的比例(10 /18)高于对照组(8 /30);而因永久起搏器植入前保护性TCP的比例(3/18)小于对照组(16/30)(P〈0.05)。 研究组患者全部而对照组仅有17%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TCP(P〈0.05)。 研究组TCP应用时间长于对照组[(7.9±6.5)d vs (3.9±2.3)d,P〈0.05]。 研究组因TCP而住CCU病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0.2±0.5)d vs (2.6±1.2)d,P〈0.05]。 对照组起搏电极导线脱位33次而研究组无脱位。 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心包压塞。 两组与TCP相关的总医疗花费相当(未计算起搏器费用)。 结论 应用永久心脏起搏电极导线连接外置可重复使用的永久起搏器进行TCP,实用性强且不增加医疗经费。  相似文献   
107.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伴胸痛10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房早)、心房颤动(房颤)伴差异性传导,室性早搏(室早)".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早共29 385次,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 595次,频发室早共8 777次,室早二联律315次,平均心率102次/min";上述心律失常昼、夜均有发作,无明显频率依赖性.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因患者入院前出现心前区闷痛,结合老年男性,不能除外冠心病可能,遂于入院后2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狭窄10%~50%,诊断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冠心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的炎症反应、生化代谢、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分析,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相关指标联合分析的临床价值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国人单个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0 引言 加拿大学者 Bustamante等 [1 ]于 1982年首次报道了人单个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 ,以后许多外国学者采用改良的 Bustamante法成功分离人单个心房肌细胞 [2 ] .目前国内人单个心房肌细胞分离方法尚未见报道 .我们参考国外单个人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 ,经过改良 ,成功地分离出 10 0例患者的心房肌细胞 ,建立了适合我国人种的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 .本方法的建立 ,为直接研究我国人心房肌细胞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对于心房疾病 (如心房纤颤 )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可以在不用动物模型的条件下 ,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