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7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血清和卵泡液活性氧(ROS)及总抗氧化能力(TAC)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进行IVF助孕的患者共245个周期,分别收集卵泡刺激前基础状态血清和取卵日血清及排卵期卵泡液,检测ROS和TAC,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础状态血清ROS值平均为(59.8±54.6)cps,取卵日血清ROS值平均为(77.5±62.3)c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ROS与取卵日血清ROS、卵泡液TAC与基础状态血清TAC及取卵日TAC均呈正相关(P<0.05)。卵泡液ROS和TAC水平与患者年龄、雌二醇(E2)峰值、获卵数、峰值E2/获卵数及受精率等均无相关性,仅ROS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r=0.29,P=0.04)。BMI<19 kg/m2组与BMI为23~25 kg/m2组及BMI>25 kg/m2组的患者相比,卵泡液ROS显著降低(P<0.05)。结论排卵期血清ROS较早卵泡期升高,卵泡液ROS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2.
尹小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病窦综合征主张不同阶段不同策略,分别以益气养心,早期干预;温补阳气,心肾兼顾;温阳养阴,阴中求阳;病证结合,中西互参.并创立“增率1号”,“增率2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并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EA.hy926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采用划痕试验的方法研究高糖及不同浓度条件下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33mmol/L浓度的葡萄糖可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小檗碱可逆转高糖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高糖可诱导NF-κBDNA结合活性上调,而采用小檗碱处理后可降低NF-κB活性。结论小檗碱可逆转高糖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涉及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三伏天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阳虚体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每年三伏天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连续治疗3年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疗程Kupperman指数评分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疗程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伏天温针灸是一种治疗围绝经期阳虚质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25.
林楠  廖渊 《临床医学》2011,31(12):97-9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十余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地乳腺癌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乳腺彩超、X线钼靶以及乳腺MRI等设备的应用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6.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h后,加入2mL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h〉实验组48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h〉实验组72h,P〈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微小血管舒缩功能检测仪在研究妊娠期大鼠微小动脉功能下调机制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该仪器测量未孕的雌性大鼠和怀孕雌性大鼠的腹主动脉的舒缩功能,与传统方法比较,并采用该仪器测量传统仪器无法测量的大鼠子宫动脉的舒张与收缩功能。 结果 与传统方法比较,新型检血管功能测量仪在测量大鼠腹主动脉的舒张和收缩功能的研究中,导出的曲线与传统方法导出的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妊娠大鼠腹主动脉对于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舒张反应均小于未孕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新型测量仪检测两组大鼠的子宫动脉对于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KCl)的收缩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新型仪器测得的妊娠大鼠的子宫动脉对于ACh诱导的舒张反应小于未孕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新型仪器测量过的微小动脉内膜均无损伤,而采用传统仪器测量过的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结论 该新型血管功能测量仪不仅可取代传统血管舒缩功能测量仪器,且测量的微小动脉口径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上气道相关性手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126例患儿行鼻咽喉内镜检查,并对其中41例上气道存在明显局部病变且有手术指征者实施相应手术治疗(腺样体摘除24例、扁桃体摘除7例、腺样体+扁桃体摘除5例,咽、舌根淋巴滤泡消融2例,下鼻甲消融手术1例,鼻息肉摘除1例,鼻内镜功能性手术1例),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痊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包括痊愈和显效)为95.12%.结论 对明显存在鼻咽喉局部病变且有手术指征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给予相关性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9.
患者男性,6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年入院.入院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入院时情况:神清,一般情况好.右眼视力0. 06(-20. 00DS+小孔)0. 15/0. 1,左眼视力0. 02(-7. 00DS+小孔)0. 1 +/ <0. 1,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央深度3CT,瞳孔圆3mm,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眼底像模糊,隐约见视盘(-),视网膜平,黄斑区中心凹反光不可见.双眼中心注视好,红、绿色觉可辨,光定位准确.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9. 5 mmHg.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表面麻醉下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开始后患者情绪过于紧张,难以配合,予2%利多卡因1. 5ml球筋膜囊下麻醉.水分离时患者诉"看不见",继续手术.手术过程顺利,20 min内完成手术.手术结束时患者仍诉"看不见",检查见左眼无光感.考虑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予吸氧,20%甘露醇250 ml静滴,硝酸甘油一片舌下含服,丹参20 ml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滴.1 h后检查见左眼有微弱光感,3. 5 h后检查左眼有明确光感.术后第1天检查见:左眼视力:0. 1(不可矫正),结膜无充血,切口闭合好,角膜上1/2水肿,上皮少量脱落,前房Tyndall(-),瞳孔圆,人工晶状体在位,后囊膜透明,眼压右眼16mmHg,左眼35.3mmHg.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通过对采集的细胞图像的定量识别,并结合基于机器学习的聚类分析,实现对混合培养的多种细胞基于形态的快速识别分选。方法对体外混合培养的A549和3T3两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表征其形态轮廓,利用CellProfiler对采集的荧光图片进行细胞形态特征的提取,再通过CellProfiler Analyst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出一种规则,形成一种泛化能力,以达到对混合培养的两种细胞进行识别分选的目的。结果训练分类器准确率为81.24%,可以实现A549和3T3细胞的二分类。结论机器学习有助于提升数据聚类分析的准确率,将其应用于细胞图像的识别,可为临床对组织切片进行快速病理检测提供预判断,从而减轻医生的工作量,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