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3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收细胞膜蛋缩蛋白在红细胞变形性改变中的作用;方法:模拟5000m高原环境,复制减压缺氧肺动肺高压大鼠模型。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不同切应力(50、100、200、300N/m^2)下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12.
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是血小板被激活后从质膜上脱落进入外周循环的细小微粒,PMP可表达血小板特异性膜糖蛋白并富含凝血因子膜受体,由于PMP体积微小,可为凝血反应提供更为庞大的催化表面积,所以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发挥着比血小板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PMP应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肺心病人红细胞膜带了蛋白和酸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4.
湿性伤口愈合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静  范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90-1491
伤口愈合的理念分为干性愈合和湿性愈合.传统干性愈合理念认为伤口愈合需干燥环境,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利用需血红蛋白的氧和作用,而大气氧是不能直接被伤口所利用的.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不仅容易使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而且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造成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目前国际上最先进也是最流行愈合理念是湿性愈合.湿性愈合能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因为上皮细胞和胶原纤维的生成与创面的氧张力密切相关,低氧张力有利于上皮细胞和胶原的生成,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湿性愈合能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因伤口必须清除坏死组织及其中沉淀的纤维蛋白后才能愈合,在湿性愈合时保留了渗出物中含有的组织蛋白溶解酶,促进了这些组织的溶解与吸收;湿性愈合能保持创面的恒温,利于组织生长;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湿性愈合保护了创面的神经末梢,减轻换药时的疼痛.因此湿性愈合为伤口提供了伤口愈合最适宜的环境.湿性敷料能清除坏死组织、防止细菌入侵伤口、不刺激伤口及周围组织、保持伤口37C为创面愈合提供最好的环境.在清创期可利用组织水合,加速了坏死组织的分解与吸收;在肉芽组织形成期可促进各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在上皮化期表皮细胞在湿性环境里,移行的速度更快,可加速愈合.我院自引进湿性愈合理念后,选用了新型敷料,其高效的吸收创面渗液和有毒物质的功能及保持湿度的特性,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3D-CRT治疗,观察组采用3D-CRT联合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比较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33/41),高于对照组的58.54%(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化疗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2年、3年生存率,其效果优于单纯3D-CRT放疗。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在肾移植术后,尤其是感染和排斥时,监测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检测6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感染或排斥发生时及次日血清中Cys C和血清肌酐(Scr)的浓度,并测定30名健康人和30例非移植感染患者的Cys C和Scr作为对照。结果健康人与非肾移植感染患者的Cys 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n=36)术后前3d内Cys C分别较术前下降了69.2%、74.7%、75.8%(P〈0.01),Scr相应的下降了38.4%、74.5%、81.4%(P〈0.01)。移植术后感染组(n=13)肾功能异常时,Cys C比Scr早(4.4±1.5)d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39.4%和35.3%(P=0.43);排斥组(n=16)Cys C比Scr早(2.7±1.8)d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148.9%和43.9%(P=0.0069)。与肾功能稳定组作横向比较,术后感染组和排斥组的Cys C分别升高了38.7%和108.5%(P〈0.001),Scr分别升高了34.2%和89.5%(P〈0.001)。所有肾移植患者术后3~28d之间,Cys C与Scr呈线性正相关(r=0.785,P〈0.0001)。根据ROC曲线确定Cys C和Scr在术后排斥时的临界值分别为1.79mg/L和122μmol/L。排斥组Cys 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均优于Scr(均P〈0.05)。结论Cys C优于Scr,是一个能早期、灵敏、准确判断移植肾功能变化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7.
CELL-DYN 37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试剂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 ,解决血液分析仪试剂的国产化是目前我国检验界的重要课题[1 2 ] 。CELL DYN 370 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以下称CELL DYN 370 0 )是高档五分类仪器 ,试剂配方难度大 ,技术含量高 ,一般需用进口产品。我们自行研制了CELL DYN 370 0全套稀释液、清洗剂、溶血剂和鞘液 ,经多方验证完全达到进口试剂要求。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自研试剂主要成分及含量1.1.1 稀释液 NaCl4 .9g/L、Na2 SO410 .0g/L、EDTA K2 0 .3g/L、甲基脲 (稳定剂 ) 1g/L ,噻唑啉酮 (防腐剂 ) 0 .5 8g/L ,哌嗪烷基磺酸 (缓冲…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了解重庆市綦江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綦江县2007-2011年网络报告的各类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綦江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14 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3.63/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2010年发病率最低,其中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则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为0.50/10万.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94.77/10万)、梅毒(47.37/10万)、乙肝(43.51/10万)、菌痢(41.99/10万)、流行性腮腺炎(32.93/10万).农民和学生、散居儿童是最主要的传染病发病人群.结论 2007-2011年綦江县传染病发病呈缓慢下降趋势,应继续关注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进一步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梅毒、乙肝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分离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中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阳性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4 0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真菌镜检、培养以及菌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 02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1 531例,占比38.03%;手足癣1 100例,占比27.32%;体癣661例,占比16.42%;股癣612例,占比15.20%;头癣122例,占比3.03%。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以皮肤癣菌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75.78%,其中以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酵母菌占比22.18%,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占比15.10%。4 026例浅部真菌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为1.39∶1。甲真菌病在男性患者中占比34.36%,在女性患者中占比43.12%,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体癣、股癣在男性患者中占比分别为18.25%、17.61%,女性分别为13.88%、11.86%,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4 026例浅部真菌病以21~50岁年龄段多见,头癣则集中在0~10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37株真菌对于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最高的是特比萘芬,敏感率高达97.25%,其次为克霉唑,敏感率达93.82%。咪康唑、两性霉素、氟康唑、灰黄霉素敏感率依次为78.26%、55.61%、43.25%、33.18%。结论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以甲真菌病最为多见,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株,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21~50岁为高发年龄段,特比萘芬、克霉唑对浅部真菌病各类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isfatin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饲养12wk后处死大鼠并取视网膜组织,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和RT-PCR法观察和检测Visfatin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中Visfatin主要在神经纤维层中少量表达,但在实验组视网膜中Visfatin及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特别是在Müller细胞中。Visfatin及VEGF表达部位一致。RT-PCR显示实验组中Visfatin及VEGF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isfa-tin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导致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Visfati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