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重症ITP的治疗方法,寻找适合基层较佳、经济而有实用的治疗方案。采有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小剂量VCR静脉慢滴四种方案,分别对41例患儿进行了不同治疗,并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效肯定,起效快、效果好,几乎无副作用,24小时明显好转,3天内血小板明显增高,7天左右恢复正常。全部病人的均未输血小板,若不伴体乏可不输血,减少了血源导致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贺莉  杨尧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4):43-44
急性肺出血症多见于新生儿,但亦能见于其他年龄组小儿,国内报道大多为新生儿肺出血,而其他年龄组病例则不多,我院于1996~1998共收治肺出血30例,现将其病因进行探讨,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西蓉  王勤  杨尧 《四川医学》2009,30(1):104-106
目的纵向了解高危儿的发育情况;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在婴儿期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出生和院外出生收入我科新生儿病室住院的高危儿184例为研究对象。出院时按家长的意愿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86例。对干预组患儿实施在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干预和医院综合康复治疗,定期随访,在婴儿6、12个月时采用0-6岁儿童心理精神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育儿。结果干预组患儿在6个月及12个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五大能区的发育商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2.04%(2/98),而对照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19.77%(17/86),两组在预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预防和减轻高危儿的脑损伤后遗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在满足居民现实需求情况下,以使居民就医路程最短为目标,建立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的数学优化模型,为政府部门进行区域卫生机构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儿的影响,本文对60例危重症儿进行血糖的动态监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斑疹伤寒致四肢瘫痪及颅内压增高尚未见报道,1987年收治一例,报道如下。男性患儿,13岁,住院号116937,以发热14天,全身疼痛、四肢无力13天,87年6月19日住院治疗,发热第2天即感两腿肌肉疼痛,渐发展至双肩及四肢,四肢无力,行走、持物困难,入院前两日不能坐,不会主动翻身,住院过程中尚出现双大腿—过性麻木感及剧烈头痛,伴数次呕吐。患儿来自农村,自述家中老鼠较多,否认周围有类似病儿。体检:体温37℃,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7/9.4KPa,神志清,无皮疹,背入病房,被动体位。咽充血,颈部在剧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二例误诊的教训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冯雪华,杨尧例1:女,60岁.于1993年7月4日入院。2年前开始排尿末有下腹坠胀感,尿常规未见异常;半年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示红细胞3~5个/HP,白细胞,脓细胞,尿培养有大肠杆...  相似文献   
18.
张海  石艳  杨尧 《四川医学》2014,(6):676-678
目的:了解彝族患者KD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彝族K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汉族患者就其患病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期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汉族24933例,KD患者312例,占1.25%。彝族4852例,KD患者6例,占0.123%。患病率彝族明显低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汉族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16724例,占67.08%,彝族中感染性疾病患者3677例,占75.78%。彝族则明显高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仅彝族患者平均热程明显长于汉族。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损害两者无差异。彝族不完全KD发生率高于汉族,且对IVIG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彝族患者KD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其炎症反应较轻,对IVIG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好。但由于我们样本量太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进行长时间、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扩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氮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氮酶有关,转氮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 V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HBV DNA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利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 ,完成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2 1例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1 9例共 4 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5 .2 3%和89.4 7% ,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 94 .74 %和 87.5 0 % ,细菌清除率为 1 0 0 %和 93.7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 .76 %与 0 % ,不良反应轻微 ,无需处理 ,自行复常。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