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其胸主动脉环在离体条件下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降低细胞外Na+浓度的反应性.探讨Na+-Ca2+交换变化在该模型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1)设对照组(WKY Rat)与肾性高血压组(RH Rat),每组10只大鼠;(2)制作两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RH)模型健康雄性Wister大鼠,体重140~160 g,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行腹正中切口,暴露左肾,并钝性分离出左肾动脉,用直径0.2 mm的银夹套在左肾动脉上造成肾动脉部分狭窄,右肾不夹,复制出两肾一夹型高血压模型(2K1C RH),对照组只分离左肾动脉不套银夹,大鼠饲养20-25天后尾动脉法测量血压,收缩压≥20 kPa(1kPa=7.5 mm Hg)以上者定为高血压形成,进入实验组;(3)动脉环制备猛击大鼠头部,迅速开胸摘取胸主动脉置于4℃的PSS液中,取长约4~5 mm左右的血管环,悬吊于盛有10ml,37℃PSS液的离体血管恒温浴槽中,并持续通入100%O2,静息负荷为2 g,平衡2小时后开始实验,平衡期间每15~20min换一次液体.血管环收缩力通过张力换能器记录于MS-2000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4)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法,观察改变细胞内外Na+浓度后,比较RH及WKY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对NE和降低细胞外Na+浓度的反应.结果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表明1.NE引起RH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力(887±123)mg,mg-1·ww-1)明显高于对照组(478±101)mg·mg-1·ww-1;2.当减少Na+浓度梯度时即减少胞外Na+浓度,无论WKY组还是RH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收缩幅度均增高,但RH组增高幅度(8.3%)较WKY组增高幅度(18.1%)显著降低,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Ouabain(Na+-K+ATP酶抑制剂)以增加细胞内Na+浓度,两组离体胸主动脉的收缩幅度均增高,但RH组增高幅度(6.9%)较WKY组增高幅度(17.1%)显著降低,且这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环对缩血管物质(NE)反应性增高;(2)减少Na+浓度梯度以此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可以使胸主动脉环对NE引起的收缩幅度增加;(3)减少Na+浓度梯度,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胸主动脉环收缩增加幅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已有大量Ca2+,减少细胞外Na+后通过Na+-Ca2+交换机制细胞内Ca2+增加不明显,由于Na+-Ca2+交换机制可以调节细胞内Ca2+浓度,进而改变血管环的收缩力,所以该交换可能参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2.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38例患者入选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60例患者进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治疗前后均检测血脂、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有调脂、抗凝、促纤溶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3.
患者女,62岁,农民。因纳差、乏力、目黄5天伴低热,持续性右上腹隐痛(无放射痛),及肝功能损害,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院。既往曾有反复右上腹痛伴低热或恶心、呕吐等症状两年余。体检:神清、急法病容、皮肤巩膜黄染、心肺叩听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胆囊区压痛(+),莫菲氏征阳性,无明显肌卫、亦未及包块。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与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接受CAG和PCI的患者 163例 ,常规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介入诊疗操作术中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支架植入者加用抵克力得。临床和造影学病变特征高危的患者术前和 (或 )术后加用低分子肝素 (速碧林 )治疗。术后以标准手压技术行拔管处理。结果 解除绷带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 14例 ,有 11例 (11/5 7)术后正在应用速碧林 ,其中术前术后同时用药者 6例 (6/3 1) ,单纯术后用药者 5例 (5 /2 6) ;单纯术前应用者 2例 (2 /4 3 ) ,未用低分子肝素者 1例 (1/63 )。单纯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组 (2 /4 3 ,4.65 % )与未用药组 (1/63 ,1.5 9% )之间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术后用药组的局部出血性并发症 (11/5 7,19.3 0 % )显著高于术后未用药组 (3 /10 6,2 .83 % ) ,P <0 .0 0 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操作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 ,可明显增加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 ,而术前应用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目的 探讨肺栓塞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急性肺栓塞的正确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990~ 2 0 0 1年确诊的 1 0 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  60~ 7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的比例最高。 1 0 6例肺栓塞患者中 ,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 74.6 % ,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 61 .9% ,D 二聚体 (D dimer) >50 0 μg/L占 84.1 % ,放射性肺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 87.5 %。螺旋CT及肺动脉造影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93 %及 1 0 0 %。接受溶栓治疗 2 2例 ,死亡 2例 ;未接受溶栓治疗 84例 ,死亡 1 4例。随访中复发 4例 ,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均未达有效抗凝水平。结论 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肺栓塞 ,床旁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 ;溶栓治疗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6.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含量及其在危险分层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按不同血压水平分组,对各组病人采用偶联比色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2、3级组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随血压增高其血尿酸水平亦增高。结论:血尿酸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危险分层的临床指标,用于高血压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87.
将刺激合剂注入犬心包腔内使其形成实验性渗出性心包炎,然后分别将尿激酶(UK,4×10000U,治疗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1)注入犬心包腔内.结果,治疗组中UK能显著地降低心包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1.91±0.9vs2.6±1.11g/l,P<0.05).病理检查证实,对照组的11只犬全部形成了缩窄性心包炎,治疗组中仅有2只犬发生了心包粘连,两组粘连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0%vs100%、P<0.005).治疗组心包壁层的厚度显著地低于对照组(0.38±0.06vs0.66±0.10mm,P<0.001).用药期间血液中Fib水平(4.51±1.40vs3.85±0.78g/l)、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81±3.98vs36.40±5.10秒)和凝血酶时间(1.75±1.49vs16.31±1.10秒)均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结果提示,UK可通过增强心包腔内局部的纤溶活性而防止心包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前后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1例AMI溶栓患者均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2h、4h、6h采血检测IMA;根据溶栓结果分为再通组(23例)和未再通组(1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IMA值及溶栓后IMA的峰值情况。并与32例健康者IMA值做比较。结果:AMI两组(再通组、未再通组)患者溶栓前IM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69.015±2.818)U/ml:(68.718±3.224)U/ml:(45.444±3.541)U/ml,P0.01];溶栓再通组患者IMA于溶栓后再次出现升高,于2h达到高峰,而未再通组IMA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再通组IMA值均显著高于未再通组(P均0.01),分别为:溶栓后2h[(73.332±3.569)U/ml:(64.359±3.431)U/ml]、4h[(70.541±2.712)U/ml:(60.655±3.267)U/ml]、6h[(64.756±3.914 U/ml):(57.573±3.863)U/ml]。结论:缺血性修饰白蛋白有望成为提示心梗后溶栓再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9.
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多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介入性治疗技术和某些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治疗,至目前几乎已经普及到国内县级以上各级医院。但是,这些治疗新技术在国内不同医院间的应用水平极不平衡,并且对某些治疗适应证掌握不够合理。为此,本文对国内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加以评述。1 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一项成熟的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手术,但在我国起…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